《自然》封面故事展系列活动
《自然》期刊作为全球公认的最顶级学术期刊之一,其封面向来因富有艺术美感而备受赞誉,每一幅封面图像背后都蕴含着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202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与Springer Nature再度合作,推出“《自然》封面故事展”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封面故事展、在线有奖问答、学术讲座。
活动形式多样,欢迎踊跃参与!
PART1
封面故事展
本次《自然》封面故事展共展出Nature主刊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的32幅封面。这些封面选取了当年最具代表性或新闻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富有艺术美感的图片来辅助阐释,旨在通过解读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封面故事,带领读者以更具趣味性、观赏性的方式,了解国际顶尖的前沿科学发展态势、启发科研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科学之美!
1
展览时间
2025年10月10日-11月10日
2
展览地点
雁栖馆三层报刊阅览区
3
主办方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Springer Nature
部分封面展示
PART2
在线有奖问答
除了线下展览活动外,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线上答题活动——《自然》期刊在线有奖小问答。正确回答有关《自然》期刊知识小问答,就有机会获得Nature精美纪念品一份!快来一起参与答题吧!
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11月7日
活动对象:
中国科学院大学全体师生
活动规则:
☞在线有奖问答共设10道题(满分10分);
☞正确回答全部问题,即有机会获得奖品;
☞填写参赛信息和联系方式,并提交答卷;
☞可重复参赛,但同一个Email地址只有一次中奖机会;
☞获奖通知将于2025年11月3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获奖人。
活动奖品:
优胜奖4名:《自然》限量版精品礼物!
参与奖30名:《自然》纸本期刊一本(卷期随机)
参与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开始答题。
PART3
系列讲座
为帮助师生提升科技论文的绘图技巧,以及更好地了解国际领先的《自然》系列期刊,增强信息检索和文献管理能力,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特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院李捷研究员及Springer Nature孙红涛经理分别为大家带来“一图胜千言:科技论文的绘图技巧”和“Nature期刊平台:助力研究者发表高水平科研文章”专题讲座。
1
一图胜千言:科技论文的绘图技巧
讲座介绍
图片是科技论文的重要表达方式。讲座将介绍论文绘图前需关注的事项,包括数据类型与图片格式的要求。并基于PPT和Origin 两个软件介绍科技论文绘图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讲座时间
10月16日 14:30-16:30
讲座地点
雁栖馆219报告厅
2
Nature期刊平台:助力研究者发表高水平科研文章
讲座介绍
通过介绍Nature.com平台的检索方法以及学术文章的写作和投稿技巧,促进科研文章的发表,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影响力。本报告将从出版社的角度,与科研人员分享文章投稿经验,包括:期刊论文的构成与撰写;学术期刊的投稿流程、审稿周期、编辑评价稿件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投稿过程中作者如何与编辑进行有效的沟通。
讲座时间
10月下旬(请关注后续推文)
讲座地点
雁栖馆219报告厅
“
Nature期刊与中国
Nature! We are surrounded and embraced by her : powerless to separate ourselves from her, and powerless to penetrate beyond her.
Without asking, or warming, she snatches us up into her circling dance……
——歌德
Nature期刊于186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Norman Lockyer爵士创立,博物学家Thomas Henry Huxley引用歌德的诗“NATURE”开篇为其撰写创刊词,其中满怀对大自然的歌颂和爱慕,但同时也透露着对自然神秘之处的困惑、彷徨和无奈。
Nature期刊创刊词
是啊!我们虽身处自然界中,但她实在隐藏了太多的奥秘,有太多我们不能理解的奇妙之处。Nature期刊以“Nature”为名,其宗旨便是:呈现人们对大自然表象的理解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科学过程。
Nature创刊150多年来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宗旨,对于自身的科普性质,Nature从不讳言。“南方古猿”[1]、“奇怪的粒子”[2]、“DNA双螺旋”[3]、“臭氧层空洞”[4]、“我们并不孤单”[5]等各年代的极具影响力发现都在从不同领域向我们解释着这个世界的“秘密”。至今Nature期刊已涵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农林、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发表着全球范围内最出色的经过同行评审的原创性研究。
古往今来,其中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早在140多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国科学家徐寿的科研成果《考证律吕说》就出现在Nature上,徐寿先生发现笛子和箫不满足声学方程的预测,并将其告知朋友John Fryer,Fryer写信求教Tyndall教授并投稿Nature[6],然而,这一文章的作者和摘要中都没有提到作者徐寿的名字。
1930年,吴有训先生在Nature 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探讨X光散射问题的研究[7]。
1979年,邹承鲁先生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篇Nature论文[8],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发表在Nature上的第一篇科研成果。
虽说Nature论文只是一个缩影,但从笛子音调和竹子开花,到X光散射和荧光基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科学走过的百年历程。如今,中国科学已经走向世界前端。
截至202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在Nature主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140篇,信件论文104篇,综述论文15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66篇,热点论文43篇,被引频次超过36万。
中国科学院2001-2025各年在Nature正刊发文数
文章类型:Article,Letter及Review
吾辈当自强!我国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虽已走向世界前列,但仍有多项关键技术被封锁,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攻克!身处“离科学最近的地方”的你,快来图书馆参与“《自然》封面故事展”系列活动,了解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欣赏科学与美的融合,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
《自然》系列期刊介绍
《自然》系列期刊包括国际领先的《自然》周刊及其旗下一系列研究和综述类期刊,也包括涵盖广泛学科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与《科学报告》。
《自然》系列截至2025年共包括66种期刊,研究期刊有40种,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文章为主;综述系列期刊有26种,针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其中《自然》为周刊,其他《自然》系列期刊为月刊。
访问网址:https://www.na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