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记者蔡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2025年初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大幅跑赢了沪深300。行情由概念还是业绩驱动?经济之声交易实况《基金观察》采访了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首席分析师蒋亦凡。
基金观察:复盘本轮行情,当前是处于概念驱动还是业绩驱动,还是从概念到业绩驱动的过渡?
蒋亦凡:如果复盘人形机器人行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2年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擎天柱之后,行情进入概念启动的阶段,但当时很难找到一些国内相类似的公司,特斯拉毕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链链主,所有行情都是围绕特斯拉概念展开的。
第二阶段是在去年“924行情”启动之后,整体行情逐步是从概念阶段慢慢切向业绩驱动,国内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也是从去年9、10月份慢慢冒出来的。
当时大家已经看到整个机器人产品未来的前景,开始测算未来订单情况以及对相关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会有多大,并且还多出几个细分的产业链,去年“924”一直到今年5、6月份这个阶段,都属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过渡的阶段。
今年7月之后,机器人行情进入到了第三阶段,就是业绩驱动。这个阶段有很多最新的催化剂,比方说机器人公司宇树拿了多少订单,智元拿了多少订单。有了订单就可以测算整个行业重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速度。
这个阶段是整个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段,初创型的行业一般会经历导入期、初创期、快速成长期,到最后成熟期。目前机器人行业正在从初创期开始进入到快速成长期的转换阶段,对于二级市场的股价应该是表现最为凌厉的阶段。
基金观察:关于人形机器人,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未来的商业应用到底是什么情况,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应用。短期人形机器人板块涨幅已经较大,市场也总担心回调风险。那么从历史经验来看,像人形机器人这样商业落地还不太明显,或者说成长赛道处在技术成熟度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下,通常会经历怎样的调整幅度和周期?
蒋亦凡:机器人已经进入增长快车道,上涨过程中确实会碰到一些阶段性调整,但是它调整什么时候来,幅度有多大?不可能猜出来。
如果要预判它的大级别的顶部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根据经验,应该会出现在业绩增长速度或者成长斜率最快的点。但是现在机器人公司刚刚开始出业绩,根本还看不到它的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也谈不上增长斜率最快的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到目前看是远远没有到。
拿新能源汽车举例。新能源汽车从2020年到2023年经历了数年的快速成长期,股价最高点发生在2022年3、4季度。当时各大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厂商,其业绩成长速度已经达到了斜率最快的点,同比增速维持在100%以上,保持了7到8个季度之久,然后增长速度往下走,从100%以上的增速掉到两位数,就是股价最高点出现。
现在机器人根本没有到这个点,所以不用太多考虑这个问题,业绩刚刚出来,同比增长速度都没有。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果真的出现短期调整,是不是应该及时上车。
基金观察:此前,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不清晰,对这种言论怎么看?
蒋亦凡: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把视野打开,人形机器人产品进入老百姓的生活,确实还有一段距离。比如说家政机器人、养老机器人,因为受限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功能不是特别完善,包括机器人的轻量化也不特别完善,后面还有进步空间。人形机器人进入寻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花一段时间。
但是,如果换个视角看工业生产的领域,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在一些工业流水线上面用的工业机器人,包括物流、港口场景下用的物流机器人,普及速度都非常快。因此机器人商业路径目前来看应该是先工业和商业领域,然后再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