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空间竟“藏”这么多科学知识!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正式亮相
创始人
2025-10-15 20:40:23
0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董兆瑞)“为什么叫蜡梅,而是不是‘腊梅’?”“为什么雨水节气后降水会逐渐增多?”“植物果实内部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一年多的策划、设计、建设与培育后,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与观众见面,让北京科学中心的户外园区也成为科学教育的空间。

“科学教育新体验不再局限于展厅与教室,还可以在真实的大自然中。”北京科学中心科技文化部体系建设项目主管王云翔介绍,北京科学中心户外绿化空间接近1.9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利用空间为青少年提供科学教育服务,北京科学中心启动了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建设工作,结合北京的乡土植物、四季变化与科技文化特征,打造“教育与科技齐飞,环境与服务一体”的多元风貌。

据了解,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以大自然中的科学教育为核心,以“一轴两环、三生四季、二十四景”为脉络,融合自然景观、科技文化和北京地域特色,成为青少年解锁生命奥秘、生活智慧、生存技能自然大课堂。

其中,生命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系统阐释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及其功能,与科学课标(《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科学紧密相连,挖掘背后的科研历程,偏重于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感悟。例如“为什么无籽石榴还有籽?”“海棠花颜色为什么会越来越淡?”“这棵雪松怎么这么奇怪?”这些向公众征集而来的科学迷思组成了生命教育的问题导向,用科学方法解答迷思,感悟科学家精神。

生活教育从水汽、物候、天文、气温四个维度科学解读“二十四节气”,展开古今科学探索者的跨时空对话,使华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美美与共。例如科学装置“秋斑斓:紫菀花园”对应节气“处暑”,以秋季盛开的紫菀为背景,以高低错落的圆形展板模拟北斗七星,结合传统天文仪器圭表,不仅再现了古人通过天文观测总结规律,确立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的历程,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传承,以及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反哺。

生存教育围绕北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展开,帮助青少年建立生存意识,培养其面对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自救与救助他人的必要技能。例如科学装置“夏安汛:水系防汛图”对应“小暑大暑”节气,是生存教育中结合北京地域特色的典型案例。它将北京主要水库、水系地图转化为开展科学教育的教具,实现“玩中学”的效果。

据介绍,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正在研发“自然绘·知科学”教育体系,已经开发了4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活动,三门探究实践类营地活动。此外,还将邀请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加入讲解团队,带领观众在四季流转中品味科学文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倾听科学空间”开幕,打造中国... 中国日报11月23日电(记者 李梦涵)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共...
南油小学一、三、六年级开启精彩...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近日,南油小学一、三、六年级的同学们怀揣好奇与期待,走出课堂,奔赴...
溢价上千元仍有人重金求购,多款...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近日,长沙的银杏叶悄然染上金黄,不少年轻人带着相机拍摄秋日氛围感大片,更...
风口已至,陕西何以竞逐万亿级赛... 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上,参会企业对人形采摘机器人进行现场展示(资料照片)。 在陕...
鄂湘赣企业之间有望实现“一键接... 原标题: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鄂湘赣企业之间有望实现“一键接单” 中国移动赋能新能源汽车...
福医二院的创新之道:以数据存储... 来源:科技正能量 1881年,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泉州鲤城的古厝飞檐,一所名为“惠世医院”的医院在刺桐城...
白酒是由粮食酿造出来的 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实验室里,一组对比数据揭开了酿酒界公开的秘密:同等发酵条件下,高粱的出酒率竟比大...
《疯狂动物城2》IMAX快闪出... 近日,一场以“情绪复健、快乐加倍”为主题的IMAX快闪活动在北京上演:多位职场打工人和保洁阿姨惊喜变...
【活动报名】AI 驱动产业创新... 南山区是全国智能终端创新核心,集聚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终端等企业。当前智能终端正从 “单一功能” ...
粤港澳全运会科技狂想曲奏响未来... 来源:热点解码局 当人形机器人从深海可燃冰中点燃火炬、马拉松选手跨境竞赛无需刹车时,这届粤港澳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