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哈勃望远镜拍的木星照片,突然愣了一下。那标志性的大红斑,怎么看都比我小时候课本里画的小了一圈。后来查了查才知道,不光是我眼花,天文学家们早就盯着这事儿发愁呢。
说实话,这大红斑在木星上挂了多久,谁也说不准准数,但少说也几百年了吧。我记得小时候看天文纪录片,解说员说它能装下两三个地球,那时候觉得这风暴也太霸气了,跟木星这颗巨行星的气质绝配。可现在再看数据,哦不对,也不用看太精确的数据,就对比老照片都能发现,它的经度范围缩了不少,以前能横跨好几十度,现在据说只剩十多度了。
你别说,天文学家急是真有道理的。这可不是普通的风暴啊,它就像木星的“身份标识”似的。有个搞天文的朋友跟我吐槽,说他们团队最近开会都在聊这事儿,有的人拿着不同年份的观测图反复比对,眉头就没松开过。我当时还开玩笑问,它要是真消失了,木星会不会就“没排面”了,结果朋友还挺认真地说,更重要的是好多关于行星大气的研究,都得靠它当样本呢。
后来我特意去翻了份新研究,耶鲁大学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人做的模拟,说这大红斑变小,可能跟周围的小漩涡有关系。简单说就是,它得靠吸收那些小风暴维持自己的大小,要是没了那些“养料”,用不了三年就会缩得更厉害。不过这话也不能说死,毕竟木星上的大气环境太复杂了,谁也不敢打包票。
突然就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用望远镜看木星的样子,那时候镜头里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小圆点,旁边有四颗小卫星,大红斑更是模模糊糊的一团红。我爸在旁边说那是木星上的超级风暴,我当时还问会不会吹到地球上来,现在想想还挺傻的。可就是这么个让我好奇了十几年的东西,居然可能在我们这代人眼前慢慢消失,还挺感慨的。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它会彻底没了。有老研究员就说,大红斑以前也有过大小波动,说不定过阵子又能吸收一批小漩涡“回血”。但话虽这么说,最近这几十年的缩小趋势确实挺明显的,哈勃望远镜每年拍的照片都能看出变化,这可不是随机波动能解释的。
我有时候会想,宇宙里的这些事儿还真有意思。地球上演化几亿年,木星上一场风暴就刮几百年。我们总说人类历史悠久,跟这些天体现象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就像这大红斑,它缩小的速度在宇宙尺度上快得惊人,可放在人类的时间里,又得几代天文学家接力观测才能摸清规律。
对了,有人说要是大红斑真消失了,木星的南半球就会变得“光秃秃”的,少了那抹标志性的红色,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过也有乐观的说法,说就算这个消失了,说不定木星上还会形成新的大风暴,毕竟那地方的大气从来就没安分过。
现在天文学家们还在天天盯着它,哈勃望远镜也没少给它拍特写。至于它到底会不会消失,谁也给不出准话。我倒挺希望它能撑下去的,毕竟是从小听到大的“宇宙名场面”。你们说,这大红斑是会慢慢回血,还是真的要跟我们说再见了?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