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河子10月17日消息(记者丁安)202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三架代号“鸿雁(HY100)”的国产大型无人机交付中通快递。这不仅标志着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域航通”)迈入批量化生产新阶段,更象征着兵团在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名片上取得关键突破。
鸿雁(HY100)国产大型无人机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创新领航:从“零的突破”到“四证齐全”
走进天域航通总装车间,一架鸿雁(HY100)正在进行装配。不远处的宣传板上,国内外首个无人机型号合格证(TC0069A-XN)和生产许可证(PC0062A-XN)格外醒目。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涛指着证书说:“从2017年受民航局委托起草标准,到2020年拿到全球首张无人机‘设计/生产批准函’,再到2022年换发为民航通用的TC/PC,我们用了五年走完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补充道,公司已申报飞控、航电、通信等核心领域110项发明专利,为产品构筑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李涛介绍鸿雁(HY100)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鸿雁(HY100)2022年即就实现了四证齐全,即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单机适航证和运营合格证皆备的大型无人机,这意味着它已完全具备商业化运营资格。”李涛的语气中充满自豪。这组沉甸甸的证书,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兵团乃至中国在大型无人机国际标准制定中赢得话语权的有力证明。
产业深耕:从“物流航线”到“万亩良田”
在广袤的新疆戈壁上,“鸿雁”无人机正频繁起降,执行航空物流任务。李涛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我们已获得9条无人机物流专用航线,合作方包括中通、中国邮政、京东等行业巨头,通航作业空域面积超过8.6万平方公里。”
正在装配中的无人机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李涛具体解释道,无人机物流有效解决了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带来的配送难题,实现了中短途货运的降本增效。与此同时,公司的植保业务也已拓展至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无人机在农林牧领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守护着祖国的万亩良田与草原。”李涛说。
人才筑基:从“学院教育”到“执照试点”
在阿拉尔市的培训基地,一名学员刚刚通过民用大型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他兴奋地表示,这里不仅是民航局授权的执照考试点,还能接受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全链条教育,为投身无人机行业提供了黄金通道。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天域航通实习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李涛介绍,公司自2021年起与兵团第一师合作创办塔里木通航产业学院,并于2022年获颁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2024年,我们更被民航局批复为大型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单位。这套‘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执照培训’的体系,为公司乃至整个行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构成了我们发展的核心动能。”李涛说。
依托完备的产业生态、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充足的人才储备,天域航通正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构建一个覆盖三北、辐射中亚与东盟的运营服务网络。
这家植根于兵团沃土的高科技企业,正以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与硬核实力,为兵团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书写着“新质新造”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