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0月17日,由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北京商报社联合主办,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委会、深蓝媒体智库共同协办的“AI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举行。本次论坛以“数聚新动能 创新消费力”为主题,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学术界代表,共同探讨当AI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企业该怎样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共同勾勒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主办方致辞
李波涛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媒体要做AI生态的
“解读者”与“预警机”
李波涛在论坛上表示,AI正从工具升级为范式,深度重塑经济增长底座。AI如何与产业场景融合,重构价值创造逻辑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商业模式也随之迎来“系统性重塑”,无论是研发的加速、供应链的智能化,还是个性化营销与客户服务的极致体验,AI正催生一批“新物种”企业。同时,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进程,某些新商业模式是否真的创造了增量市场,还是在对存量市场进行效率掠夺和再分配,以及行业泡沫与“伪AI需求”也是需要警惕的问题。媒体的责任,不仅要做AI经济的深度“解读者”,还要关注风险与伦理边界,关注效率、安全与幸福,做新航海时代的前沿“预警机”,找到真正的落脚点和增长极。
陈九霖
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副会长
新能源是中国在AI竞争中的
“隐形优势”
陈九霖表示,AI训练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没有稳定、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支撑,AI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而这一点上,中国具备了独特优势。截至2024年,中国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技术积累上,已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双双突破10亿千瓦,占全球总量的近40%。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为AI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绿色、低成本的能源保障,这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竞争壁垒。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不仅为AI发展提供“电力底座”,也为全球绿色数字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嘉宾分享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全球治理机制升级是AI革命下
建立公平社会的必由之路
主题演讲环节,管清友以“中国经济和产业的未来”为题,对即将迈向“十五五”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展望。未来国家仍会加大“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强度,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产业将支持模式转型、精准滴灌,“大企业+大银行”用于追赶式创新,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用于引领式创新。
王彬
亿欧董事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产业集群副秘书长
AI商业化模式正从
工具提供转变为数字劳动
王彬在谈及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时表示,行业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让“车”开得更快、更稳,另一个则是开辟新的赛道,因此人工智能提效是新的增长点,方向则是依靠硬科技和前沿技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实体产业的作用。人工智能能够不断自我迭代,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产生新的效果,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AI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可独立完成任务的“数字劳动力”,企业估值从“工程公司”转向“效益共创”。未来AI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关键指标应该是是否能从“提供工具”升级为“输出数字劳动力”,直接创造可量化的效益。
边冬瑞
盈新发展董事会秘书
AI推动文旅体验从标准化接待
到“懂我”个性化转型
边冬瑞认为,当前文旅行业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许多项目仍停留在门票经济和初级观光打卡阶段。消费者的深度体验、参与度和定制化需求远未得到充分满足,这既是文旅行业的痛点,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若能运用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激发传统文旅行业的活力,并通过数据分析创造独特的先进体验,无疑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文旅行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推动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文旅体验将从标准化接待到“懂我”个性化转型。
重磅发布
刘佳
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
刘佳在论坛现场发布了北京商报深蓝媒体智库的年度调研报告《数智动能·创新消费》。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创新消费的态度呈现鲜明导向。其中,70.3%的受访者认为科技赋能型创新消费形式最具发展潜力,近七成受访者明确表示,最期待在日常购物场景中看到创新消费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消费者对创新消费热情较高,但质量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多数人尝试新消费时的主要顾虑。
合作签约
在现场签约环节,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商报深蓝媒体智库宣布联合打造“创新北京思想汇”IP,并在现场进行揭牌,未来双方将深化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持续汇聚各领域行业领袖及专家大咖的思想精华,并通过多元化的落地活动与传播矩阵,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智慧动能。此外,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委会与亿欧也在现场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企业、投行、研究院等领域的多位嘉宾,就“AI赋能数字经济的产业实践与投资逻辑”与“AI驱动下的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展示了医疗行业与AI融合下的产业新生态结构,还探讨了未来在AI技术的引领下,如何能让各产业做到更为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