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公路中心组织进出岛通道管养单位路桥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相关专业检测单位对翔安大桥、集美大桥、海沧隧道等进出岛通道开展年度检查,通过专业“诊断”为城市桥隧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作为厦门进出岛的重要交通通道,五桥两隧关系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交通顺畅,需要每年进行全方位“体检”。在今年的检查工作中,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动用专业检测车与精密设备,结合仪器数据采集与人工肉眼观察,对隧道衬砌、路面系、桥梁上下部结构及支座等关键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全面掌握桥隧运行状况与技术水平。
在翔安大桥,桥梁检测首次迎来“机器人战队”——爬壁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协同作业,不仅破解了多年来的检测盲区,更让潜水员高危探桥、人工钻窄缝等“老难题”成为历史,标志着厦门桥梁管养向智能化又迈近了一步。
水下机器人——实现近距离精细检测
“以前查水下桥墩,全靠潜水员‘摸黑’上,潜水员要背着设备下潜到海里,利用防水相机进行目视检查和手动探摸,不仅要克服水流冲击、能见度低的难题,还得防备礁石、杂物磕碰,成本高、效率有限,安全风险也大。”现场检测负责人介绍。
如今,水下机器人(ROV)成了“新主角”。在翔安大桥检测现场,水下桩基检测采用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方式,通过带缆由水面操作员控制机器人,进行定航路线检测。据悉,水下机器人(ROV)具有体积小、操控灵活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桥墩、桩基等结构复杂、空间受限的水下环境进行近距离精细作业。
爬壁机器人——实现检测范围100%覆盖
除了水下盲区,桥梁箱梁内部和桥墩中部也是传统桥梁检查中的“死角”。翔安大桥的大型箱梁内部,孔洞较小,检测人员无法进入;桥墩中部则因高度限制,传统桥梁检测车只能摸到墩顶下2米的范围,其余部分全靠人工用望远镜巡航检查,细小裂缝很容易漏检
本次“体检”预计将在10月底结束。接下来,厦门市公路中心将组织相关单位根据检测结果,分类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及时消除桥隧安全隐患,延长设施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