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刚用AI软件生成了一份PPT,或者对着手机里AI画出的搞怪图片哈哈大笑。在你享受这些“免费午餐”时,一场堪比全球军备竞赛的资本豪赌正在上演——万亿美元,正像潮水一样涌入名为“AI”的巨大熔炉。
然而,就在华尔街和硅谷为这场狂欢举杯相庆时,一个“圈内人”却站出来,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刺骨的冷水。他叫哈里斯·库珀曼(Harris Kupperman),一个曾创下3年回报率711%的传奇对冲基金经理。他没有高喊颠覆世界的口号,而是拿出计算器,给我们算了一笔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死亡账单”。
1
“这根本不是一门生意,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幻觉。”库珀曼的话一针见血。
他给我们算了笔账:未来三到五年,全球要在AI数据中心上砸下至少一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一整年的国防预算,可以建造十几艘最先进的航空母舰。
钱花了,怎么赚回来?
库珀曼的算法简单粗暴,却直击要害:按照投资圈最基本的10%资本回报率来算,这一万亿美元的投入,每年至少需要产生1000到2000亿美元的纯利润。换算成营收,这个数字要飙到惊人的**3-4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德国一年的GDP!
可现实呢?2024年,整个AI行业的总收入,预计只有可怜的150-200亿美元。
从200亿到4万亿,中间隔着近200倍的增长鸿沟。库珀曼反问:“这笔钱从哪儿来?”
有人说,AI会取代律师、医生、会计,把他们每年高达50万亿美元的工资,转化成AI公司的收入。听起来很美好,但库-珀曼提出了一个“致命循环”:如果这些高收入的金领们都失业了,他们拿什么去消费?没人买车、没人买房、没人看付费电影,整个经济都会熄火。一个消费降级的世界里,AI又能把服务卖给谁?难道是卖给其他AI吗?
更恐怖的是,这些动辄百亿的数据中心,寿命短得惊人。由于技术迭代太快,今天的顶级芯片,三年后就是电子垃圾。连带着专门设计的冷却系统、甚至是整个建筑,都可能因为无法适配下一代技术而彻底报废。“你花了几十亿建了个铁盒子,五年后发现它一文不值,这听起来像个好生意吗?”
2
除了回本遥遥无期,库珀曼还指出了AI商业模式中两个普通人都能看懂的“死穴”。
AI这东西,几乎没有护城河。它不像可口可乐有神秘配方,也不像苹果有封闭生态。代码是开源的,模型可以复制。OpenAI的ChatGPT卖20美元一个月,马上就会有Claude、Llama或者其他什么模型推出10美元的版本,甚至免费。
“最后,AI服务的价格只会无限贴近它的运营成本——也就是电费。”库珀曼预测,“你辛辛苦苦搞研发,最后赚的钱可能就比电费高1%。”
想一想,当AI医生、AI律师普及时,一定会出现十几个免费版本抢生意。那时,谁还会为“高级版”买单?免费的诱惑,将彻底摧毁AI的盈利能力。
这一幕,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重演。
当时,朗讯(Lucent)、北电(Nortel)这些电信巨头,通过互相采购设备、互相投资的方式,凭空创造出漂亮的收入报表,股价一飞冲天,最后轰然倒塌。
今天的AI行业正在玩同样的游戏。微软、Meta这些科技巨头,先给某个数据中心项目投资一笔钱,然后与它签订一份长达15年的“云服务租赁协议”。有了这份“巨头背书”的长期合同,私募股权基金(PE)立刻就能把这个数据中心包装成“收益稳定、前景无限”的优质资产,再高价卖给不明真相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
“但这里面全是水份!”库珀曼一语道破天机。一位私募行业的朋友私下向他坦白:“我们手里攥着几十亿美元的AI资产,但我们心里都清楚,它们一分钱都不值。”
这些资产的价值,完全是基于“未来会有足够多的人为AI付费”这个假设。可一旦这个假设破灭,或者五年后技术更新,巨头们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撕毁合同,留给投资者的,只是一堆没用的过时设备和一场打不赢的官司。
3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
库珀曼将今天的AI狂热比作19世纪的美国“铁路泡沫”。当时,所有人都相信“铁路修到哪,黄金就流到哪”,于是疯狂投资、疯狂修建。结果,铁路修得太多,货运需求却跟不上,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如今,谷歌、微软砸钱做AI,并非因为他们找到了盈利模式,而是出于一种“被淘汰的恐惧”。就像当年Meta豪赌元宇宙一样,这是一种防御性投资。可如果AI迟迟不能“自我造血”,这些天文数字的投入,最终只会变成财报上的一笔巨大坏账。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场狂欢已经蔓延到了普通人身边。有人专门收购天然气站旁边的土地,只为高价卖给要建数据中心的科技公司;有人将全部退休金押注英伟达,却连这家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都说不清。
作为普通人,库珀曼的警告非常实在:**远离那些只讲宏大故事,却算不清账的AI资产。尤其要警惕那些被包装成“稳健收益”的私募或信托产品,它们的根基可能建立在沙滩之上。
有趣的是,许多AI公司的CEO和高管私下里都同意库珀曼的观点,但他们不敢公开承认。因为一旦说出真相,就会被董事会斥为“短视”,会被充满幻想的员工抛弃。
这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荒诞的场景:所有人都看到皇帝光着身子,却没人敢说出来。这场万亿规模的AI投资盛宴,究竟是在孕育下一个时代,还是在吹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泡沫?库珀曼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他用冰冷的数字和清醒的逻辑,为我们揭开了狂欢幕布的一角。
在泡沫破灭之前,看清真相,捂好自己的钱包,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