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软件与通信学院与津南区汉古中文代码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签约,“中文代码智慧工坊”项目正式揭牌。
“中文代码智慧工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中文代码应用研究所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软件与通信学院、天津市津南区汉古中文代码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杰创科技联合研发,是基于中文代码开发的AI优化算法和多模态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茶叶罐流水线的全智能化分拣技术。整个操作过程无需复杂调试,AI视频能360度精准识别茶叶罐的外观、破损、文字信息,以区分茶叶类型;3D视觉与机械臂配合完成精准抓取,从茶叶罐进入传送带检测,到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再到分拣回收或装入礼品盒,每个环节都流畅丝滑,一气呵成。特别是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该系统能灵活切换不同装配方案,真正做到效率与精度的双剑合璧。
据介绍,中文代码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中文代码应用研究所,目前已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深度战略合作,并与园区院校、相关企业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致力于在天津打造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中文代码汉语编程创新教育体系生态”样板。
“中文代码智慧工坊是‘中文代码汉语编程’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让非计算机专业、甚至文科背景的学生,也能快速理解编程逻辑,上手实现应用开发,拓宽了数字技能的普及面。”汉古中文代码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中文代码”降低技术门槛、强化实践教学、精准对接产业,解决传统计算机教育中“语言壁垒”与“技能脱节”两大核心痛点,为培养新时代数字工匠提供了革命性路径。
作为中文代码技术实践教学与研发创新载体,“中文智慧工坊”将进一步整合高校智力资源、企业技术需求和中心核心能力,打造集教学实训、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和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同时依托海河教育园区的优质资源,加速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全力推进中文代码汉语编程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时代自主可控的软件技术生态建设和高素质数字化人才培养贡献核心力量。
记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