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的加速赋能,让我们的技术落地梦想终于照进现实!”10月28日,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的颁奖典礼现场,手持创业赛金奖证书的MOSS具身智能交互机器人项目团队带头人乔纳森•拉哈尔难掩激动。当天,2025上合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校地校企合作活动正式落下帷幕,20个科创项目分获创业赛、创新赛金奖,校地校企间10余项合作成果集中签约,一场跨越山海的“创新之约”,为胶州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本届活动发挥“赛事+活动”引才平台效能,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聚焦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创新设置创业赛、创新赛两大竞赛板块,并同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活动。自启动以来,活动吸引海内外众多创新创业团队报名,7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大赛公告,共吸引创业赛项目201个、创新赛项目43个,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定40个参赛项目进入决赛。同时联动10余家上合“引才服务站”院校、18家上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院校及38家重点企业参与合作交流。
10月27日清晨,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2号楼大厅内,创业赛决赛的紧张氛围已悄然弥漫。这场决赛中,团队的核心成员依次登台,在20分钟的路演答辩里,既要讲清技术突破,也要算好市场账——7位专家评委围坐一堂,围绕人才项目创新性、可行性、发展潜力等系统进行项目评估。同一时间,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A栋路演厅内,创新赛决赛也同步开展。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两类赛事各有10个项目脱颖而出。
“金奖不是终点,而是合作的起点。”拿到创新赛金奖的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揭榜团队负责人张涛坦言,“通过参赛,我们找到了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转化落地路径,这比单纯的资金支持更珍贵”。
“我们需要既拥有过硬技能又熟悉智能制造的专业人才,‘订单班’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10月28日的签约环节,青岛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庭毅与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代表张乐聪共同签下产业人才“订单班”协议时,语气格外坚定。当天,这样的“校企牵手”共上演10场,8所职业技能学校与10家头部企业约定,将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课程,培养定向技能人才。
而上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上合示范区开展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的新的历史阶段。青岛技师学院、高密技师学院等18所院校的校级领导共同登台,与胶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董如增一同为联盟揭牌。“以前院校人才培养路径针对性不强,但是现在有了联盟,我们能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甚至可以联合企业开发实训课程。”张乐聪说。就在联盟成立前一天,18所院校的代表还走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中国机械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直观感受产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合作寻找切入点。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思威与青岛德才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约的“玻璃幕墙安全智能预警”项目,将把香港的前沿算法与青岛的制造优势结合,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研发的“畜类肉品精准感知与智能分割生产线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将大幅提高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肉品加工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本次活动中80%国际科技合作与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均来自香港,不仅体现了上合示范区持续深化与香港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坚定决心,更展示了其产业加快升级、创新要不加快集聚的发展态势。
随着20个金奖项目的落地,胶州市将继续提供资金支持、人才住房等配套服务,对落地优质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股权投资,推出“人才贷”最高可提供1000万元担保贷款,全方位降低人才创业门槛,确保人才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实现“人才落地—技术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以赛事聚人才,以合作促发展。近年来,胶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办3届上合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和11期人才“上合行”活动,吸引239家高校院所、5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走进上合示范区,推动57个科创项目签约落地,形成了人才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为牵引,在科创平台搭建、新质生产力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国际双多边一致认可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王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