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独家对话优必选CBO谭旻:让机器人卷起来,越卷越好
创始人
2025-10-31 02:00:34
0

每一个大时代,都有自己的魔法。

对农耕时代来说,蒸汽机是魔法;对冷兵器时代来说,火药炮弹是魔法;对现实世界来说,互联网就是魔法。如今,机器人正在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魔法。

在黑暗中摸索13年的优必选,第一次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曙光。

作为2025年最火的概念之一,人形机器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穿着花棉袄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机器人,让宇树科技估值暴涨至破百亿。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

资本迅速涌入这个此前不被看好的硬科技赛道,诸多明星公司加快了冲击IPO的步伐。高盛预测,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

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是中国最早做人形机器人的第一批企业。站在这条全新的起跑线前,身负十数年沉淀,身侧强手如云,心怀“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

在优必选北京办公室的一场对话中,优必选首席品牌官(CBO)谭旻向雪豹财经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未来:随着AI的进步,每个人的出行需求都能够通过城市智能化系统来调配,私人汽车会变成奢侈品或收藏品;人们也不再需要自己的电脑,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屏幕;不只是每家每户,而是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至少一台个性化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越汽车。

换句话说,人形机器人可能是一个比新能源汽车、手机、电脑更大的市场。

今年初,花旗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优必选当前估值可类比特斯拉在2010-2011年新能源萌芽期的水平。

2011年的特斯拉什么样?Roadster一年只交付了1500辆,还没有跨过量产地狱,技术还有很多有待验证的地方,产品有很多不确定性,产业链上下游都不成熟。但今天万亿美元市值的新能源巨头,扶摇直上的起点要追溯到这里。

如今的优必选处在相似的黎明前夜:去年,优必选只交付了10台人形机器人,总收入同比增长23.7%至13.05亿元,亏损却高达11.6亿元。但2025年,它的目标是交付数百台工业人形机器人,2026年达到数千台,2027年突破万台。今年截至目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的总订单已经超6.3亿元。

用谭旻的话说,就像一路西行去珠穆朗玛峰取经,人形机器人才刚刚走到平原,才到第一站。

优必选的野心,是在更长的时期成为“机器人行业的苹果”,甚至“比10个苹果还要大”。

以下是谭旻与雪豹财经社的对话节选(经编辑删减):

谭旻

马斯克是行业破局者

雪豹财经社: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左右,当时机器人的关注度还不是特别高。

谭旻:2019年,整个行业都是在黑夜中摸索。关于技术瓶颈的突破、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大家都很迷茫。

雪豹财经社:为什么说是在黑夜中摸索?

谭旻:优必选创立时想做人形机器人,发现核心零部件都不在我们手里,从伺服驱动器、机电设计到软硬件一体化的东西,国内根本就没有供应商,最基础的核心零部件都买不到。

直到今天,如果你想去买一个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它不一定卖给你,即使卖,至少也得100万美元往上。因为它也没到商业化的阶段,十几二十年研发的结晶,很难去计算成本。

我们十几年前的Alpha机器人,全身有16个关节,当时一个关节国外就要卖一万块。哪怕只是让机器人站起来走几步,也涉及到软件的研发。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做。

2014年,我们造出来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就卖几千块钱,把核心零部件成本从一万块下降到了几百块,这是第一次技术的验证和突破。

之后,我们迅速启动了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2016年到2018年,从原型机到能够上下楼梯的Walker一代,到2019年的Walker二代和2021年的Walker X,再到2023年发布面向工业场景的Walker S系列机器人一一突破中国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算法、仿人大脑、仿人小脑和软硬件一体化操作系统等。

拥有这几项核心技术,才叫全栈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全栈式技术、已经有落地应用场景、能够做量产规划,同时有量产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数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雪豹财经社:除了技术探索,在融资和商业化方面有遇到困难吗?

谭旻:从A轮到B轮比较困难,从B轮到C轮在全球范围内算是不错的。当时我们开始发展C端的产品,很多投资者认为C端是可能突破的,但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场景没有真正打穿。

除了技术,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商业化落地应用场景的探索,这是最难的。

雪豹财经社:当时难点在哪里?

谭旻:当时C端产品所有核心零部件都有核心技术了,而且成本可控,价格可以做到两三千到五六千元。缺的是应用级的技术突破,主要是AI对自然语义的理解,对话不流畅。没有智能,机器人就是一个玩具,而且玩不久。

这是智能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瓶颈,你看苹果做AI到现在都算不上成功,就知道有多难了。

如果那时有OpenAI,可能就成了。我们今年会推出悟空二代,前10万台已经被预订了,上量非常快,正在做产能准备。

雪豹财经社: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哪些里程碑式的发展节点?

谭旻:第一个关键节点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创新公司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极具象征意义。在此之前,人形机器人赛道不被大部分公司看好,包括制造出AlphaGo的谷歌。波士顿动力卖给了谷歌,谷歌又卖给了软银,软银又把它卖掉了。

特斯拉入局是一个宣言,是对所有风险投资者、前沿技术探索者很重要的认证:人形机器人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具有成长性的市场,行业的黎明要到了。这不是暗示,而是打明牌,马斯克已经坐在牌桌上了。

当时很多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认为他是在新能源汽车遇到困局时,讲了一个新的资本故事。发布会也很简单,所有概念只有两三页PPT,就这么开始了。

但我们非常开心看到这一幕。从电动车到火箭发射回收,特斯拉屡次证明了它在创新尝试上的成功。无论马斯克进入多么疯狂的赛道,都能一步步做出来。全世界的机器人公司都要感谢埃隆·马斯克,他是破局者。

现在,美股七巨头全部投资了人形机器人。

第二个时刻是OpenAI的爆发。在它之前,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一步步的积累,在算力上的布局、在芯片上的突破,都是有迹可循的。OpenAI意味着技术发展已经来到了临界点,让公众真正对AI的突变有了体感。现在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AI走向AGI,最佳载体一定是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告诉市场:我上牌桌了,你来不来?OpenAI告诉外界:我手里有王炸,靠什么赢,它指出了方向。

雪豹财经社:OpenAI的突破带来了哪些好处?

谭旻:它首先是在概念上、意识上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以前大家不相信人工智能,OpenAI让大家看到AI就在眼前,这是重要的观念转变。DeepSeek则让我们对中国公司的技术有了更强的信心。

在实际应用上,我们跟不少大公司都有合作,是最早一批把DeepSeek用到机器人上的公司,跟通义千问也在合作。

但我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认为OpenAI和DeepSeek能够改变一切,它只是打开第一扇门的核心突破。要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有很多扇门要打开,目前的技术并不足以让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大家讨论太少了,但对技术夸大的程度太多了。

机器人还不够智能

雪豹财经社:目前优必选的主要收入来自哪里?

谭旻:2021年,我们判断C端很难,于是在商业化场景上做了一个重大转变,慢慢转向to B,也就是后来的1+4+1策略。

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载体,在多个垂直场景落地。第一个是人工智能教育,第二个是智慧物流,我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L4级别无人物流车去年10月已经在比亚迪园区开始无人物流的协同作业实训,训练时长超过700个小时,全世界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够做到。在商业服务领域,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和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都在中国馆担任智能导览员,提供长达6个月的稳定服务。另外,我们也在布局智慧康养,希望以AI+机器人来解决社会的养老问题。

最后一个1是C端的消费级机器人,重点放在垂类产品,比如去年出货量做到了行业头部的智能猫砂机。

雪豹财经社:未来几年的重心是B端还是C端?

谭旻:短期内还是B端,颠覆性技术的市场逻辑都是先从付费市场开始运作。比如,Windows出现后,计算机才走进千家万户,之前都是to B的。IBM做了很长时间的B端,收入很可观。

三步走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一个场景,让它落地成为付费市场。我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今年已经拿到了超6.3亿元的订单,这是很真实的to B付费市场,今年预计会交付数百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我们也做了量产千台的生产线储备,来满足目前手上的订单需求。

今年3月3日,我们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的解决方案,进入第二阶段的实训。7月,我们全新一代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又迭代了群脑网络2.0,搭载自研的全球首个专用于工业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智能体技术Co-Agent,还以全球首创的自主换电技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接下来3年,我们会让人形机器人在多台、多任务、多场景的实训中达到跟人一样的水平。第二阶段的另一个重心,是从单一场景(汽车产线)拓展到更多场景(消费电子、智慧物流等),与富士康、顺丰等更多企业合作。

2030年是比较公认的通用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到2028年,应该会有新一代AI的突破,从而无限地接近于AGI。

雪豹财经社:去年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只卖了10台,是因为价格高还是外界认知不够?

谭旻:因为机器人还不能在实质性的场景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市场需求一直都在。去年8月,有一个21天的实训,客户选了一个物流区,没有空调,气温高达42度,工人已经没办法上班了,这种场景就需要大量人形机器人。中国智能制造的用工缺口还很大,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公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2025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缺口将接近3000万,缺口率达48%。不需要找,刚需就在那里。

如果我们的技术突破不够,就没办法应用在实际的场景,商业化就很难。如果AI的能力不强,机器人卖出来也没有用。

通过机器人马拉松,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能力上已经跟人不相上下了,能跑马拉松,配速每小时8公里,接下来要关注的是稳定性、续航能力、安全性和成本。但从应用角度,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是差很远的。

雪豹财经社:机器人还不够智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谭旻:第一,机器人理解世界的程度越来越智能,但更多的是数据采集的集成,在推理、理解、交互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二,机器智能不认识真实的世界。人是有空间感的,但机器人只有坐标。

OpenAI和DeepSeek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是虚拟空间、二维空间的数据。所以从具身智能的时代开始,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从2D数据转向3D数据,用3D数据跟大模型结合起来,搭建全新的具身智能的大模型,从而让机器人本体构建一个全新的3D世界。

举个例子,这里有三瓶水,机器人能认出来这是水、是什么牌子的,但你如果跟机器人说请把这瓶最近的水拿给我,它不知道是哪一瓶水,水在哪里。这就是物理空间智能。

但2D和3D的数据量不是一个量级,是非常大的阶段性跃升。而且一旦进入真实世界,数据是时时刻刻改变的。这个问题不是10年、20年能解决的。

雪豹财经社:这是优必选未来重点攻克的技术难题吗?

谭旻:我们的重点放在相应的场景突破上。你可以理解成机器人的大脑,但它可能比大脑更复杂,相当于大脑小脑结合起来。有个说法叫VLA,Vision、Language、Action,就是视觉、听觉和行为结合在一起,这是比较好的描述。

越卷越好,加快优胜劣汰

雪豹财经社:从优必选财报看,营收还在增长,利润总体还在亏损。对于年度的规模性盈利,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谭旻:我们第一个营业目标是减亏,在优先保持可持续研发投入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减亏。

国内公司跟美国公司在AI研发投入上可能有几十倍的差距,这个差距不缩小,单独谈盈利是空谈。如果我们定位是对标特斯拉或跟特斯拉竞争,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性的。

过往3年,我们每一年的研发投入都占营收的40%左右,但5亿左右人民币的绝对数字,跟美国公司没办法比。比如特斯拉,不考虑算法的积累和硬件工程师的投入,光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今年一季度就投了30亿美元,接近优必选市值的一半。

我们现在跟特斯拉在技术上有一代到一代半的差距,要承认自己落后。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上限,人工智能这块板越高,桶里水装得越满。我们努力让我们的上限向特斯拉靠拢。

特斯拉现在是一个万亿市值的公司,它计划3年后成为5万亿~6万亿美元的公司,投入会进一步扩大。特斯拉市值高会造成两个现象,人才的通胀和想象力的虹吸。

差距是客观现实,要正视,我们努力让差距不要拉得太大。盈利当然是最终目标,但现在谈盈利没有太大意义。未来3到5年,我们会不断扩大研发投入,也希望收入水涨船高,能支持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

雪豹财经社:行业热度变高了,竞争也更激烈了,最近半年有什么具体的感知?

谭旻:从千山我独行到百花齐放,证明这个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资金、关注度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我们觉得还不够。

我在春晚之后说,AI和机器人的竞争不是城与城的竞争,而是国与国之间新生产力的竞争。与美国相比,我们在AI、大小脑以及机器人产业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即使现在新增了100多家公司,本体、零部件、灵巧手、材料等都有,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美国大概有10家机器人公司,很少,但资源投入非常聚焦。

特斯拉第一季度花了30亿美元投入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中国所有科技公司加起来,都不到这个数量。Figure成立才两年,零收入,它最新估值是接近400亿美元。优必选是600多亿港元,我们已经做了13年,去年收入超过13亿。

所以我们认为,越多公司进来越好。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重复性投资,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的泡沫。但其实就那点钱,根本谈不上什么泡沫。过去的共享单车、短视频平台大战,烧了多少钱?我们的高质量人才密度要高得多,完全不是一个体量。

现在竞争肯定比以前激烈很多,但竞争越激烈越好,越卷越好,加快优胜劣汰的速度,在一两年内出清大部分公司,这样才能够集中资源、集中资本、集中力量、集中人才。

雪豹财经社:什么样的公司会更容易被淘汰掉?

谭旻:Figure最新一轮融了1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去年中国所有机器人公司的融资总额。今年5月之前,中国机器人公司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00亿了,比去年还要热,但这个数字仍然太少了。平均一家公司一个亿,能做什么?

因此,首先把融资金额从大到小排序,前十位先留下,后面90%,对不起,可能熬不过明年。因为现在真正懂算法的人才太少了,不够用,工资又高得离谱。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它是一个方法论。不管有没有核心技术,如果融不到钱,或者钱不足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都是大的问题。资金就是生命线。

最近,优必选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了10亿美金战略伙伴合作协议,Infini Capital旗下高新技术基金为优必选提供一笔总额为10亿美金的战略融资授信额度,融资方式包括参与配售、认购可转债、授予现金提款权等。尤其是授予优必选在有需要时,给予优必选10亿美金现金提款权的快速融资通道,这就大大提升了我们重大产业布局能力。

第二,今年已经不是在比技术,而是比场景,比产品和技术的落地能力。大家都在进工厂、做数据采集,产品有了,刚需也在,接下来就是能力验证了。

交付是未来3年最核心的产业坐标。要看真正的订单量,没什么虚的东西了。

每一个产品突破头三五年都是从0开始的急剧成长。如果3~5年还找不到场景应用,就会消失或被合并了。大家可能都还没有认识到,绝大部分公司根本跨不过量产的门槛。这个阶段很多公司会被淘汰掉。

谭旻和Walker S1

打价格战没有意义

雪豹财经社:很多行业在打价格战,人形机器人公司也是吗?

谭旻:价格战早就开打了。最早是京东上9万9可以买,后来一路打到8万8、7万8甚至3万多,但只局限在某一个区间。因为打价格战的基本是不太成熟的产品,只提供一个机械本体而没有人工智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这种价格战没有意义,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另一方面,目前价格战主要集中在教育应用市场,优必选也已经推出了一款定义性的产品。我们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起推出面向科研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就是希望能够为市场定一个标准:29.9万元起、1.72米全尺寸、国家级平台,在算力算法的支撑下能够很好地去发展产品应用,我们也基本能赚钱。不过这个市场容量小,就算打赢了,也无法帮助公司健康地活下去。

真正的战场在工业等规模化交付应用的市场,目前价格战基本没意义。我们可能是最贵的,但大部分公司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比我们便宜也没办法说服客户去选择。

雪豹财经社:所以你们不参与价格战?

谭旻:优必选很多东西走在前面,但每一步都很难,每一步前面都是深渊。我们对标的也是行业内最好的公司,还是要有敬畏心。不要为了卷而卷,卷的方向不对是没有意义的,往下卷都是没有用的。我宁愿不卖9万,卖90万,但你就是只能找我买。

商业化最终还是要看市场需求和功能,而不是看价格。一方面,不问功能问价格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这取决于市场发展的阶段。比如,第一台桑塔纳卖20多万人民币,那时中国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00多块。现在汽车可能也还是20多万,但功能不一样、用户不一样,大家收入也不一样了。

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立自己核心能力,光有技术不行,还要有商业场景的理解能力、上下游的整合能力。

雪豹财经社:优必选有没有apple to apple的竞争对手?

谭旻:在全球范围内是有的,还是会紧盯特斯拉,它在某些方面是比较超前的。国内的话,基本在工业领域应用端的大公司都在找我们合作。

雪豹财经社: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集中度比较高还是分散的行业?

谭旻:现在还没有到决出胜负的阶段。每一家公司,包括优必选、Figure、特斯拉,都在找商业化的突破点,都不能算是成功。

第一个里程碑是以1万台交付量为起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在两年内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公司屈指可数。10万~20万台,是我们跟全世界人形机器人行业领导者之间的第一场决战,能上到这个量,就会迈入下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才会形成全球性的格局。

做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苹果

雪豹财经社:躬身入局多年,你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认知有什么重大修正吗?

谭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技术,当时主流方案是视觉,但没想到跑出来大语言模型这匹黑马,这是99.99%的人、包括最聪明的科学家都想象不到的。这给我们行业内带来的震撼是大于普通人的,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能。

但我仍然坚信,下一阶段更大的突破点仍然是视觉。就像我直觉认为软硬件一体化才是未来,机器人行业会出现一个苹果,我们要做这个行业的苹果。

雪豹财经社:你认为优必选未来是有潜力成为苹果的。这个判断现在还没有变吗?

谭旻:不是我认为,而是我们希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中的苹果。人形机器人是AI最佳的载体,它非常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一个市场。人形机器人的价值也比新能源汽车要大,我们的生态是软件+内容+硬件+服务,盈利点很强。我认为人形机器人会成为商业、家庭、个人的关键数据入口。

苹果一部手机平均6000元,一台人形机器人理想价格是2万美元。卖一台机器人,相当于苹果卖10部手机,所以人形机器人公司未来的规模应该是10个苹果,甚至大于10个苹果。

雪豹财经社:巨头入场会不会带来什么变化?

谭旻:超级巨头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最好的方式是买公司。腾讯、阿里、谷歌、Meta,都在收购公司,这是大趋势。

不是每家公司都像华为一样,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就能做起来。不是所有大公司做机器人都会成功。如果是这个逻辑,特斯拉和谷歌早就成功了。

通俗一点说,就是大家都喜欢赚快钱,不想干脏活累活。人形机器人行业就是苦活、脏活,虽然它是一个无限大的场景,但这个行业非常苦、非常艰难,而且不是很快能够有回报的。软件迭代很快,而且很快就能收费,但硬件是比较慢的,我们已经很努力地在一年之内可以迭代一版。

这种钱不是每个人都能赚,一定是饿其体肤、苦其心志,才能最后搞出来。这是一个很难的行业,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小而美的公司反而更容易率先跑出来。

这就是我们不怕竞争的原因,我们13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它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产品,光会软件不行,光硬件也不行,还要有软硬件融合技术。这里面有很多内功要练,也有时间的护城河。

第二,我们认为最终的决胜赛场还是在中国。我们很幸运在中国,有供应链的协同、产品规模优势、最先进的工厂、数据化的链路,在中国都有,如果在欧洲、美国做都会比较困难。

如果没有人形机器人,中国智能制造的价值就大大下降了。

访谈 | 黄运涛 高珮莙;文 | 高珮莙

封面来源:优必选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辅助透视!wepoker透视有... 辅助透视!wepoker透视有没有,wepoker模拟器哪个好用(都是真的有挂)1、wepoker模...
透视肯定!htx矩阵wepok... 透视肯定!htx矩阵wepoker辅助,wepoker免费透视(切实是有挂)1、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帮助...
透视科技!wepoker免费透... 透视科技!wepoker免费透视脚本,we-poker辅助器(一直存在有挂);1、超多福利:超高返利...
透视ai!wepoker免费脚... 透视ai!wepoker免费脚本,wepoker手机版透视脚本(好像真的有挂);1、构建自己的wep...
破解困扰学界多年的物理难题 深...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3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日前,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
透视存在!wepoker辅助器... 透视存在!wepoker辅助器免费,wejoker辅助脚本(原来存在有挂)1、超多福利:超高返利,海...
透视神器!wepoker破解版... 透视神器!wepoker破解版内购,wepoker是不是有人用挂(一直真的有挂)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帮助...
透视玄学!wejoker辅助软... 透视玄学!wejoker辅助软件视频,wepoker辅助脚本(好像有挂)1、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帮助玩家...
透视透视挂!wepoker手机... 透视透视挂!wepoker手机助手,wepoker辅助器如何使用(其实真的是有挂)1、首先打开wep...
透视黑科技!wepoker好友... 透视黑科技!wepoker好友房开挂,wepoker有辅助吗(果然存在有挂)一、wepoker好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