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推出算力券撬动人工智能产业
每年投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已吸引23家初创企业落地
“基于流程,我们目前要尽快完成工程压力测试和用户响应时效测试……”10月16日,数派(廊坊)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数据测试验证。数派(廊坊)公司总经理张文武说,该公司与河北某高校正在联合开发的临床用药智能辅助场景下的多药联用智能体,能实现一分钟内预测多药联用风险,使医生审核处方平均耗时下降60%。
今年3月刚刚正式运营的数派(廊坊)公司,专注于大模型开发,目前已承接了新奥可控核聚变大模型等10多个人工智能开发项目,预计年产值实现近千万元。“如果没有廊坊市提供的50万元算力券,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恐怕至今还在为算力成本发愁。”张文武说,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廊坊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算力券优惠政策。
大模型开发对智能算力有着巨大需求。“大模型训练以及AI在实际生产场景的开发应用,就如同在沙漠中找水源,需要反复试错、持续迭代,这背后是巨大的算力消耗。”张文武形象地比喻道,如果完全按市场价购买算力服务,公司每年将面临数额不菲的算力支出,这对于像他们这样刚刚起步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有些难以承受。
为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廊坊市每年投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并明确了四种可以享受算力券补贴的情形,如新落地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参与承接国家、省级人工智能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算力应用等,用来专项支持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使用算力资源,帮助算力使用方降低算力成本。
“按政策规定,我们得到一次性50万元算力券补贴。”张文武算了一笔账,这相当于免费使用4台算力服务器。
惊喜远不止于此。在张文武看来,算力券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知识产权辅导、市场对接等配套服务更有价值。
7月初,廊坊市工信局专门组织知识产权培训团队上门服务,针对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的申请、保护和转移等环节,给公司进行了系统辅导;9月,在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牵线搭桥下,数派(廊坊)公司与廊坊新思维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联合研发用于国家主干管网的智能检测软硬件一体化AI应用……
“从算力支持到市场对接,政府真正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张文武表示,这些精准服务让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
到目前,廊坊已连续两年发放算力券,2024年兑付529.14万元,2025年算力券目前已完成首批兑付540多万元。依托算力券以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措施等配套政策,目前,廊坊已吸引23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落地。
此外,廊坊还支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对列入省级及以上重点科技计划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项目,验收后按攻关投入的50%进行补助。同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协同创新,鼓励企业牵头承担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挂帅”任务。
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廊坊吸引和培育人工智能企业的沃土。截至目前,通过“以算招商”,依托润泽科技等龙头企业,成功招引全球智能物联领军企业宇视科技,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平台22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速集聚。(记者刘英、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