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聚焦寒旱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先后建成10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及院所级4个,为生态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支撑,通过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及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两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果显著,其中,中国农业大学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站的康绍忠院士团队,研发出“浅埋智慧滴灌技术”等科研成果,应用后使玉米亩产增加30%,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广超200万亩,推动武威及周边农业节水效率提升35%;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累计建成38块固定观测样地、7座气象观测场等,首创0—50米沙尘观测系统,为石羊河流域生态修复、沙尘暴预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省、市级站及院所站形成互补梯队,覆盖多个领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盐渍化野外站攻克灌区水盐运移难题,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在民勤推广后显著提升盐碱地改良效率;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祁连山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站创立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有效支撑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兰州大学甘肃省沙尘暴野外站建成国际前沿风沙实验平台,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站年示范推广节水技术超5000亩。此外,各院所站点聚焦气候变化、生态农业等方向织密科研防护网。未来,这些“旱区科研哨兵”将持续为西北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答案”。(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