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科幻片里的飞行背包真照进现实了!浙大开放日一亮相,直接让网友疯狂:这不是铁臂阿童木同款吗?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现场,黑白相间的背包一启动,五台发动机轰鸣震天。机械系统与试飞工程师焦博静背上31公斤的装备,轻轻一蹬腿,瞬间悬在两米多高空,灵巧转身再平稳降落,全程一气呵成。
围观的大学生们当场欢呼,中国终于有自己的钢铁侠了!这段画面刷爆网络,数百万网友点赞转发,有人调侃未来早晚高峰会不会堵在空中,有人直呼长见识。
这款让全网沸腾的飞行背包,来自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JetRob团队,是百分百中国制造,所有零件全靠国产,彻底摆脱了进口技术依赖。
别看它长得像个大箱子,穿戴和普通双肩包没区别,主体用碳纤维材料打造,自重刚好31公斤。动力系统藏得巧,双手各操纵两台涡喷发动机,背部还有一台,五机协同才能实现自由飞行。
性能数据也很能打,最高时速100公里,飞行高度上限1500米,杭州实测中稳定悬停两米多。不过受燃料限制,目前能连续飞3至5分钟,跨个河流、越个沟壑完全没问题。
最让人意外的是操作门槛,焦博静说会骑自行车就能学,三五天就能掌握。这和大家以为的复杂培训完全不一样,普通人的飞行梦突然近了很多。
安全性方面也不用操心,发动机热气向外喷射,既不烧人也看不到明显火焰。经过上百次系留飞行测试和成千上万次模拟,稳定性早被验证过。焦博静坦言自己现在也不敢飞太高,这份实在反而让人更放心。
这款装备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团队花了3至4年打磨技术,又用两年时间做飞行测试,从最初只能离地几秒的原型,慢慢迭代成现在能稳定悬停、灵活转向的成熟产品。
核心研发者焦博静被网友叫浙大钢铁侠,有二十余年固定翼无人机研发经验,专注载人飞行器研究就有六七年。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IROS 2025大会上,这款飞行背包已经亮过相,当时就引发不少关注。
更暖心的是,焦博静参展总带着妻子,妻子负责测试和保障,看着他飞行的样子,直言他在自己眼里就是英雄。夫妻俩还盼着儿子长大,一起实现全家空中飞行的梦想。
现在这款飞行背包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小批量生产中,主要用于应急救援和特种作业,比如在复杂地形输送人员物资,接手高危环境的作业任务。
未来还有更酷的规划,团队要把它和机器人、人工智能结合,研发自动控制系统,到时候不用手动操作,坐着就能飞。长远来看,还会推出儿童专用款,优化训练体系,让更多人能体验飞行。
同时团队也在升级性能,比如延长燃料续航、优化速度控制,还想探索短途通勤、旅游观光等更多低空经济场景。
浙江大学开放日其实也是场生动的科普,焦博静的演示吸引了数百名中学生、家长和师生。他现场讲解互动,告诉青少年数学物理是工程学基础,要敢于想象不怕失败。
学校招生办负责人说,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科学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公式,而是能改变世界的有趣探索。
这款飞行背包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个人飞行器领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实现了关键性突破。从几秒离地到稳定飞行,从单一发动机到五机协同,JetRob团队用三年时间把科幻变成现实。
这不仅彰显了国家对科研的持续投入,更体现了中国工程师自立自强的精神。随着低空经济政策放开,或许不久的将来,城市上空真会出现飞行的身影,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浙大开放日那个腾空而起的中国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