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最近也凑了超轻薄手机的热闹,推出了motoX70Air,这机子最拿得出手的点,就是比苹果iPhoneAir更薄、更轻,价格还便宜一大截。
作为老牌科技巨头,联想此举明显是想借超轻薄赛道的风口,撬动手机业务的复苏,但现实情况,似乎没那么乐观。
11月7日,我去了广州中华广场的联想直营店,想实地感受下这款新机。
店里体验的用户不算多,但店员坦言,机子反响还不错,不时有人进来上手试试。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上市才一周,展示机背后的磁吸式防盗链就有点松动了。
“来看的人太多,不知不觉就松了”,店员笑着解释。
这款机子的硬件参数确实有看点。
整机厚度5.99毫米,握在手里的地方才5.3毫米,比iPhoneAir的5.6毫米还薄;重量159克,也比iPhoneAir的165克轻一点。
价格更是悬殊,iPhoneAir起售价7999元,motoX70Air才2399元,参与国补后甚至能降到2000元以内。
配置上,motoX70Air也针对性补了iPhoneAir的短板。
没有单摄像头,而是前后三颗5000万像素镜头;电池容量4800mAh,比iPhoneAir的3149mAh大不少,还支持双SIM卡,更符合国内用户习惯。
本来想,这样的性价比应该能卖得不错,但线上数据却很平淡。
11月7日京东手机热卖榜显示,它排第30名,15天就卖了1000多件。
感兴趣的用户挺有特点,大多是年轻人,看重它轻薄,想买来当备用机。
还有不少电商从业者,因为它支持应用六开,能同时登六个账号,干活方便。
有刚买的用户说,国补后不到2000元的价格是主要吸引力,手感和续航也还行,但影像、性能和屏幕就差点意思了,“适合追求实用的联想粉,重度游戏玩家肯定看不上”。
提到联想手机,不少老用户应该记得它的辉煌。
当年和华为、酷派、中兴并称“中华酷联”,是国产手机的第一代天团。
2012年,它以10.7%的市场份额排在国内第二,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后,出货量突破9000万部,直接登顶中国市场,还冲进了全球前三。
本来想借着这股势头继续发力,可没想到2014年电信业营改增,运营商对手机的补贴大幅减少,联想手机主要靠定制机业务,一下就受了重创。
之后的日子更是一言难尽,战略变得特别摇摆,先后推出过乐Phone、VIBE、乐檬、ZUK等近10个品牌系列,只要销量稍微差一点,就全线砍掉,根本没积累下持续的口碑。
2024年,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喊出“手机业务三年内重回主流行列”的目标,中国区总裁刘军也说复兴时机已到。
可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当年了,主流品牌已经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联想只能和其他小厂商分剩下的一点点市场。
更头疼的是品牌和渠道问题。
有分析师说,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联想还在做手机,品牌认知度太差。
线下门店数量远不如华为、小米,线上投放也少,想让用户看到都难。
还有专家指出,联想长期战略混乱,已经让消费者对它失去了信任,想重建这种信任,比做一款好产品难得多。
虽然摩托罗拉在海外市场表现不错,2024年出货量增长不少,折叠屏还拿了全球销量第一,但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
motoX70Air押注的超轻薄赛道,其实是个小众赛道,iPhoneAir已经用惨淡的销量证明了这一点需求远低于预期,供应链都要大幅缩减产能了。
motoX70Air是款有诚意的产品,性价比也够高,但想靠它撑起联想手机的复兴,怕是不太现实。
联想有供应链、成本控制的优势,但这些优势没法直接变成吸引消费者的亮点。
如何把这些后台优势转化成市场竞争力,如何重建品牌信任,如何打通渠道,这些都是联想手机复兴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找对方向,坚持下去,或许还有机会。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曾经的国产手机巨头,一直沉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