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重要驿站,近些年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也在创新保护方式。经过几年的研发,天津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率先在七里海国家湿地保护区正式启用。
这个被大家亲切称为“鸟脸识别”的功能,就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的一项内容。通过在前端架设的红外照相机以及鸟类声纹识别设备,再通过AI系统,对鸟类进行图像和声音识别,来统计鸟类种类、数量以及分布区域等,当然还要通过人工校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包括了摄像头、电子界桩、声纹监测设备等前端采集设备约157台,通过该系统实现对七里海野生动物、人类活动、生态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立体监测和智慧化管理。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湿地野保处四级调研员闫朝霞告诉记者,平台内涉及很多模块,包括天津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各高校及科研院的研究数据,通过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来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实现天津“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管理。
目前监测系统已经在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保护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投入使用,接下来将同步推行到天津市所有国家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地,构建一个全市域的数据统计、物种分析以及跨区域的宏观数据分析系统,形成监测、保护、管理、应急的闭环管理。
原标题:天津:“鸟脸识别”功能上线!科技助力候鸟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