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管企业”迈向“管空间” 破多业态场所监管难题
本报讯 记者严小娟 通讯员李鸿雁报道 日前,由江苏省南京市安委办、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数据局联合打造的“以房管安”智慧监管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该系统聚焦“厂中厂”、多业态商业体(不含高层建筑)、经营性自建房等高风险建筑,通过为其建立数字化档案、实施风险评估预警,推动城市安全治理从 “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
“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复杂、业态多元,极易因底数不清、风险叠加、责任断裂、协同不足等导致事故。”南京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这一系统,实现‘建筑有码、管理有人、巡查有单、责任有链’,破解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监管难题。”
据介绍,系统目前接入该市“厂中厂”等三类高风险建筑3.4万栋,涉及出租方5.5万余个、承租企业27.3万家,实现“一幢一码”“一房一档”。
打开系统,选择“厂中厂”,输入“南京兰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号楼”,楼层图和建筑信息实时呈现,其中楼层图上显示了该建筑7层楼每一层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和工业分级分类监管等级情况,建筑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租赁情况、消防设施配备等。“我们运用三维白模等技术,集合南京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监管对象数据,实现从宏观区域到微观结构的多维呈现。”项目技术团队工程师丁皓介绍,大到建筑群体数字化、内部风险状况,小到承重墙体、梁柱分布等数据,系统都能实时收集。
为清晰呈现每栋建筑的安全风险,南京市在系统中内置了覆盖10种业态、近千种组合的“业态风险禁忌矩阵图”(即不同业态组合的风险冲突规则库),利用AI技术进行分析后,可自动生成红、橙、黄、蓝四级风险等级。
“在试点中,一幢建筑拟将2层楼改为养老机构。由于该建筑1层楼为餐饮店铺,有明火,系统基于两者的业态冲突,自动触发预警并关联结构数据,实现风险事前阻断。”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综合监管处处长徐仁儿说。
该系统可利用AI技术分析输出个性化隐患排查清单。“我们正在推进实施出租方统一管理人制度,让出租方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做好公共空间隐患排查等工作。”徐仁儿介绍。
针对复杂业态事故处置难度大的情况,系统强化主动预警和智能调度功能,正逐步接入烟感、温感等智能感知设备,一旦触发火警信号,将自动匹配最近的微型消防站等救援力量,同步生成包含建筑结构图、最佳救援路径、危险源信息的应急处置单,为快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