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1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场景创新在支持基础创新落地、培育未来产业、提升经济社会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日前制定了《2025年度中关村科学城支持创新应用场景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作为创新核心载体,北京 “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也涌现出了很多创新应用场景。
像针对智能眼镜续航短、机身笨重、实用性不足等普遍问题,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科技”)凭借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持续突破,成功斩获 “北京市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称号,其自主研发的界环 AI 音频眼镜特别版,以技术与设计双重革新破解行业痛点。
蜂巢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其研发出的界环 AI 音频眼镜特别版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续航能力大幅跃升,其产品搭载全新 Superhexa VUI 2.0 系统,AI 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免费开放 AI 翻译、自动总结等核心功能,不仅树立了智能眼镜行业 AI 应用新标杆,也开创了新的应用消费场景。
蜂巢科技等创新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北京完善的创新生态支撑。据北京商报了解,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聚焦全球前沿科技,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与顶尖科研力量,成为北京科技创新 “主阵地” 与原创成果 “孵化器”。依托 “三城一区” 资源集聚效应与精准政策扶持,北京构建了从融资支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专精特新” 专板企业累计融资超 400 亿元。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 “最后一公里”,形成科研、产业与资本高效联动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近日,工信部 2025 年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名单公布,北京新认定 250 家、复核通过 262 家,国家级 “小巨人” 总量达 1035 家,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这些企业近九成深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