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收入首披露。
《投资者网》张静懿
11月18日晚,百度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季度总营收312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47亿元。但比这些传统指标更引人瞩目的,是百度首次单独披露AI业务收入结构: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AI业务整体增速超50%。这意味着,AI不再只是战略方向,而已成为可衡量、可追踪、可增长的独立业务单元。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财务披露,而是一场“技术长跑”后的阶段性确认。从文心大模型持续迭代、昆仑芯规模化部署,到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密集发布文心5.0、伐谋、GenFlow 3.0,再到萝卜快跑加速全球化落地……百度正以全栈技术+规模化应用+商业化闭环的组合拳,加速兑现AI时代的价值。
全栈底座:能跑模型的公司很多,能跑生态的只有少数
当行业还在争论“闭源还是开源”“大模型还是小模型”时,百度早已跳出了单点技术的比拼,构建起从底层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到大模型、云服务,再到上层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条闭环链条。
技术底座的扎实程度,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层。百度自研的昆仑芯,目前已完成数万卡规模部署,并于2025年成功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AI算力采购项目,成为国产AI芯片在国家级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突破。即将推出的昆仑芯M100(2026年上市)和M300(2027年上市),将分别针对大规模推理与超大规模多模态训练场景,提供极致性价比与性能。
而飞桨+文心生态则构筑了算法与开发的护城河。截至2025年9月,飞桨文心生态已聚集2333万开发者,服务76万家企业。文心5.0作为全球首批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参数量达2.4万亿,支持文本、图像、音视频的统一理解与生成。在LMArena等权威评测中,其综合能力已比肩GPT-5、Gemini-2.5-Pro等国际顶尖模型。
这套底层能力,最终通过百度智能云实现商业化输出。IDC最新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达24.6%,并在MaaS(模型即服务)与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双双领跑。更关键的是,百度的客户名单极具说服力:65%的央企、10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800+金融机构、TOP 10新能源车企,说明其不仅技术领先,更能满足高合规、高可靠的企业级需求。
当底座足够扎实,AI应用才真正“跑得起来”。
AI应用跑通了:有人用,更有人买单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由真实场景验证。百度的AI应用矩阵,正在从“能用”迈向“好用”,并形成高粘性、可订阅、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以GenFlow 3.0为例,这款被官方称为“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的产品,活跃用户已突破2000万。它不只是聊天机器人,而是集Office Agent(智能处理Excel/PPT)、GenX全模态智能体(统一图文影音生成)与全局记忆中心于一体的“超级个体助手”。用户一句指令,即可完成从数据整理到视频创作的全流程,真正实现“人机协同”的超级个体体验。
另一款无代码开发平台秒哒2.0,则让普通人也能成为“开发者”。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自动生成可运行、可交互的全栈应用。截至目前,用户已通过该平台生成超40万个应用,平均每分钟落地一个。2025百度世界大会的整套参会系统(从邀请函到签到)均由秒哒100%零代码搭建,证明其已具备生产级能力。其海外版MeDo上线即登顶Product Hunt日榜,验证了全球化潜力。
在垂直场景,百度同样深耕不辍。“伐谋”——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在发布数小时内吸引超1000家企业申请测试。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机制,在交通、能源、金融等复杂系统中自动寻找人类难以察觉的“全局最优解”,已在算法优化、算子加速等领域实现20倍性能提升。
而在B端,数字员工正成为企业提效的新引擎。从“吴彦祖英语教练”到东航数字员工“东东”,这些融合慧播星数字人形象与行业SOP理解力的智能体,既能7×24小时响应用户,又能通过长期对话记忆反哺营销策略。目前,百度数字员工已覆盖金融、文旅、汽车等十余个行业,服务数千家企业。
而这一切,正通过百度搜索这个超级入口实现分发。AI搜索月活已达3.82亿,连续三个季度居行业首位;首页即将全量开放智能体入口,让数亿用户一键触达背后的服务生态。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言:“搜索是智能体分发的最大入口。”——流量、能力、场景,三者闭环已然成型。
未来已来:Robotaxi与AI广告,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当前的AI收入是“现在进行时”,那么萝卜快跑和AI原生营销,则是百度估值的“将来完成时”。
萝卜快跑无疑是百度在硬科技领域的王牌。2025年Q3,其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全无人订单每周超25万单;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1700万,自动驾驶总里程突破2.4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达1.4亿公里。更关键的是,它正加速全球化:在阿布扎比获得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在迪拜拿下001号测试牌照,并在瑞士与PostBus合作启动测试。这意味着萝卜快跑不再只是“中国故事”,而是具备全球复制能力的技术平台。
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2.9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666亿美元,2035年更将达3526亿美元,中国预计占全球一半以上份额。若百度能持续领跑,萝卜快跑有望成为继广告、云之后的第三大营收支柱。
与此同时,AI正在重塑百度最核心的广告业务。慧播星数字人已在全球10万+直播间上岗,双11期间GMV同比增长91%,转化率提升31%,开播成本降低80%。更重要的是,数字人已实现出海,率先落地巴西,下一步将拓展东南亚和美国,并接入Shopee、Lazada等平台。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AI原生在线营销服务”的崛起。通过商家智能体,百度为中小企业打造7×24小时在线的“专属AI销售团队”,旅游行业成单率提升30%,教育行业线索成本降低30%。高盛研报指出,这类AI智能体和数字人举措正在快速渗透广告体系,推动传统搜索广告向任务交付型服务转型。
26亿元AI应用收入、28亿元AI营销收入、310万单萝卜快跑订单——百度的AI价值,正由用户和企业真金白银地验证。近期,约20家机构上调百度目标价,华泰证券给出826亿美元估值。市场的逻辑很清晰:今天的百度,早已不止是“搜索”。AI时代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而百度,正站在兑现曲线的加速斜坡上。(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