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向固态电池加速迭代的进程中,中国高端装备企业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技术话语权。近日,固态电池装备龙头海目星(688559)在互动平台上透露了其在固态电池专用设备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其中,微凹版超薄涂膜技术已实现“独家进入国际市场”,并率先将超快激光技术系统应用于固态电池极片加工,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电池核心制造装备上已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关键跨越。
超薄涂布技术:破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金钥匙”
固态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极薄且均匀的电极涂层。海目星开发的微凹版超薄涂膜技术,可将涂层厚度精准控制在0.5-4μm,远低于传统工艺水平。其超薄多层涂布技术更将硅碳负极涂布厚度降至7.5-15μm,比现行工艺减薄超过80%。
这项技术被业内视为提升固态电池“质量能量密度”与“体积能量密度”的核心工艺。更重要的是,该装备已成为独家实现国际出货的产品,表明其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已获全球高端客户认可。
超快激光技术:解决固态电池安全与性能痛点的“手术刀”
在极片加工环节,海目星首家将超快激光技术应用于固态电池制造,针对性开发了锂金属极片激光切割系统。
有业内人士指出,超快激光采用非接触式加工,从根本上避免异物产生。传统五金刀模切割锂金属产生的粉尘和毛刺,极易触发锂枝晶生长——后者会破坏SEI膜,甚至刺穿隔膜引发电池短路爆炸。同时,该技术能显著缩小微观粉尘颗粒,有效降低内阻,避免因内阻增大导致的充电发热与能量效率下降问题。
相较于传统激光工艺,海目星采用的超快激光在加工精度与副作用控制上实现代际超越,成为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不可或缺的技术前提。
市场前景:固态电池将直接引爆高端激光设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固态电池对微观异物极其敏感,其制造环节必须直接采用激光或更高端的非接触式加工方式。
尽管固态电池尚未大规模量产,设备需求的具体倍数尚难精确测算,但行业共识是:一旦固态电池进入批量量产,超快激光设备的市场体量将极为可观。海目星在此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正为其构筑起坚实的设备供应壁垒。
通过超薄涂布与超快激光两大核心技术群的突破,海目星不仅解决了固态电池制造中的“能量密度”与“界面安全”两大核心痛点,更实现了先进装备的“反向输出”。在全球电池巨头竞相布局下一代技术的背景下,海目星已从一家激光设备商,蜕变为固态电池产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赋能者与标准制定者,其成长路径与估值逻辑有望随之全面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