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1月20日,东丽区召开东丽经开区努力交出“十四五”高水平答卷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东丽经开区始终聚焦新动能引育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包括中科院体系内唯一聚焦生物医学装备的工程化平台-苏州医工所、中核集团体系内聚焦核医疗装备产业化的中核高能,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奥赛斯、英国科菲电子等120余家国内外重点企业。
据介绍,园区企业产品涵盖质谱仪、流式细胞仪、医用制氧机等高端诊疗设备,2023年被天津市工信局正式认定为高端诊疗设备产业主题园区。2024年,园区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1.73亿元,同比增长10.87%;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东丽经开区重点推进三项核心工作:一是打造专业化产业载体。结合医疗器械企业研发生产特性与发展需求,高标准建成21万平方米的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园区不仅配备研发生产厂房、行政办公大楼,还构建了CDMO公共平台、人才公寓、配套酒店、园区餐厅、24小时便利店及地下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且园区紧邻地铁站,可为企业提供便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构建全周期产业生态。“十四五”期间,东丽经开区联合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共同组建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简称“高研院”)。高研院以医疗器械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核心目标,搭建起公共、共享、开放的创新服务平台,可在研发创新、小试中试、通用制造、营销服务、投融资等方面为科研机构实验室成果落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龙头企业规模壮大提供全方位支撑。截至目前,高研院已带动近90家医疗器械企业落户园区。
三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东丽经开区积极争取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工信局、科技局、卫健委等九部门支持,联合出台《关于共同支持高研院建设的若干措施》,为高研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邀请市药监局第三监管办整建制入驻园区,让企业就近享受高效便捷的监管服务与审评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园区企业取得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69个,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