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接到投诉,搞得我的文章系统都不推荐了,阅读量锐减,以后写文章得注意点了。
这次这个小米法务背刺雷军的事情,咱还是不乱评论了,今天就讲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就是洛克菲勒的“不知情”与他的标准石油的“法人面纱”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标准石油公司通过垄断、价格战、秘密回扣等手段控制了全美90%以上的炼油市场。
面对公众愤怒和国会调查,创始人洛克菲勒屡次被传唤作证。
然而,他的经典回应却是:
“我对这些具体操作并不知情。”
“那是各州子公司自行决定的。”
“我只负责宏观战略。”
洛克菲勒这样讲,是因为他有“底气”,那就是他早已将标准石油的业务拆分为数十家名义上独立、实则由同一集团控制的“子公司”。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某地发生恶性压价或欺诈行为时,公司便声称:“那是XX石油公司干的,与标准石油总公司无关。”
这种“结构切割+责任推诿”的策略,被后世称为“法人面纱滥用”(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的反向操作)——不是揭开面纱追责,而是主动编织更多层面纱,让责任永远找不到主体。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在1911年裁定标准石油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强制将其拆分为34家公司(包括后来的埃克森、美孚等)。
好了,对“小米法务背刺老板雷军”这件事情的评论说完了。
帝国的裂痕,不在城墙,而在人心与规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