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首届玉米新农荟暨第二十四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深圳分会场),在位于坪山区龙田街道的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启动,这场以“坪遇丰收 山水种梦”为主题的活动,聚焦智慧农田科技、产学研共建、种业协作扶农、都市农文旅等课题,汇聚农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从业人员,通过成果展示、技术交流与产业对话,共同探索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潜力。
传统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集中展示硬核科技力量
当轨道机器人穿行田间为农作物进行“全身CT扫描”,当激光剔苗机精准替代人工除草作业,在深圳坪山连片的农田里,集中展示了驱动现代农业迭代的硬核科技力量。
轨道式高通量田间表型平台集成多光谱/高光谱、热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多种先进传感器,如同给每株作物配备了专属“体检医生”;实现植株性状的精准捕捉与海量监测;智能育苗温室构建“温光水气肥”智能环控系统,依托环境传感器与高科技材料,为幼苗生长提供理想的人工气候;菜心自动剔苗机代表了绿色精准农业的新方向,通过激光手段代替人工剔苗和农药除草,不仅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提高剔苗的工作效率,更是推进有机种植,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有效手段。
现代农业科技正在重塑人们对农耕的认知,这些装备不仅代表着农业科技的前沿成果,更构建起从育种研发、工厂化生产到田间管理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在这个被高科技重新定义的田野里,传统农事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革命。
构建“课堂-田间-产线”全产业链
推进基本农田产业化开发与利用
聚焦产学研全链融通,本次活动为农业科技自强注入新生力量。在开幕式上,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与深圳技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揭牌“岭南特色药用植物园”并设立“学生实践基地”,双方将重点围绕药材林下种植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与实地课题研究。同时,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深圳农业与食品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基本农田的产业化开发与高效利用。
这些举措不仅构建起“课堂-田间-产线”全产业链条,实现了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也为深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启动“良种助农”帮扶计划
推动区域协作共赢发展
活动深入践行“百千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式启动“良种助农”帮扶计划,将坪山农业的创新成果辐射至更广阔区域。
依托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种业与技术优势,坪山区向汕尾陆河、潮南陇田镇等对口协作地区现场捐赠优质种苗及配套栽培技术资料,推动构建“良种+良法”的精准帮扶模式。
这种以种子为纽带的协作,探索着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区域协作新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粒小小的种子,正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宏大命题。
重塑都市农田价值
探索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活动举办地的龙田街道2700多亩连片永久基本农田,是深圳最大连片农田之一。坪山立足这一资源本底,正在重新定义都市农业的价值。坪山激活都市农田保粮育种、生态屏障、休闲游憩、科普体验等系统性价值。开幕式当天下午举办“十五五”坪山“百千万工程”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畅想会,邀请区领导、农检中心专家与企业代表为坪山“十五五”农业规划汇聚基层智慧。
11月22日-23日,园区围绕“种、苗、花、果、枝”五大主题板块,汇聚20余家优质企业,展销鲜食玉米、智能农机装备、对口帮扶地区特产及“圳品”品牌农产品,集中展示500余个农作物新品种,配套4亩向日葵花田及多个打卡点,实现“可视、可学、可玩”的农文旅融合目标,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感知科技、乐享消费的特色场景,为超大城市稀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价值升华提供了实践范例。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坪山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都市与农业并非对立关系,关键是如何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科技赋能、人才培育、区域协作和功能拓展,坪山正在探索一条都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坪山的田野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更是一个关于未来城市的生动想象。
从这片土地出发,坪山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实践,打造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与城乡融合互促共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海城
下一篇:创新实践案例!邢台1项目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