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防空警报的凄厉声响彻了整个天空,你就只剩下了十几分钟的生死时分了。但这更不是一部电影的桥段,而是那场核战争的冷酷的真实。全球的核风险日益升高之际,每一名中国人都应该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方式下逃生、求生的“保命秘籍”了如指掌。
核爆的杀伤力分三步走: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仅凭第一波的光辐射就能将外露的皮肤“灼”得寸草不生的可见一斑。
千万别一味地傻站着痴痴地看闪光,立即将身子背向爆心的方向,迅速的卧倒在最坚硬的表面上,紧闭双眼用手将脸用力捂住,同时用最厚的衣服或被子将全身都裹紧一团,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如遭遇被困的不幸,就可以躲进衣柜或卫生间里,用一块湿的毛巾堵住门的缝隙,待水汽充分的将门的缝隙都挤开后,再出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冲击波紧随其后,十八级台风般的威力能掀翻整栋楼。不如及时地往地下那些比较固定的、比较稳定的天然的避难所跑去,如地铁站、地下停车场、防空洞等都可以暂避一时的危害。
既能为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为可能的极端灾害的发生提供最基本的防护保障,混凝土的结构也能承受巨大的高压的冲击,这样的人就别想再去商场高楼里挤了,农村的山洞隧道也能让你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啊!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一道核辐射的关,似乎把所有的顽强都给化了过去,伴随放射性尘埃的飘散,几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能将其带上一身,难以完全甩掉其污染的痕迹,将自己紧紧地钉在了最安全的掩体里,既要把门窗的所有的缝隙都用胶带、湿的毛毯一一的封死了。
地下室最安全,标准地下室能把辐射削弱到二十分之一,不具备固定的地下室的我们,只能先将书架、床垫等挪到墙角暂时将其堵上,再临时将其搭个“防护角”就能暂时的躲过一劫了。
关键来了:躲多久才能出门?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短,专家建议至少撑过48小时,辐射量会跌八成。理想情况是待满两周,等官方通知再行动。
这期间靠提前囤的物资活命——罐头、瓶装水、收音机、碘片是必备。收音机能接收救援指令,碘片则防甲状腺吸收放射物。
核爆后出门等于玩命!若必须转移,穿长袖戴口罩,沿上风方向快走。回家后立刻脱光外衣装袋密封,用肥皂水冲洗全身,尤其注意鼻腔耳窝。千万别碰污染区的食物水源,蔬菜剥皮,粮食铲掉表层。
平时就得备好应急包:三天的水、压缩饼干、手电筒、电池收音机、急救药品。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提前规划逃生路线,练几次钻地铁站的速度,记住,离爆心超5公里就有生机,冷静比啥都重要。
和平年代更要居安思危,这些知识宁可一辈子用不上,也不能用时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