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创少年大讲堂:探秘轨道交通智能新科技
创始人
2025-02-21 19:40:57
0

过去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共修建了289条地铁线路,占据全球国家地铁总里程的半壁江山。北京是中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据北京商报2024年7月报道,北京2024年上半年地铁累计运送乘客13.55亿人次,地铁出行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那么未来轨道交通会有哪些前沿科技,助力出行更加舒适、便捷呢?2024年7月20日,领创少年们走进交控科技,在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马宗儒的带领下,近距离了解未来智慧城市的轨道交通“黑科技”。

马宗儒首先介绍了地铁的发展历程,对历代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原理、特点以及每一代突破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分级速度控制、速度-距离控制进行普及,经过了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为什么换乘站要走这么远?”马宗儒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为什么做这种费时又费力的设计呢?马宗儒说:“这是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来缓解高峰出行的压力。换乘站一般客流量大,如果再遇到早高峰晚高峰的拥堵时段,客流量巨大。通过设置较长的换乘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客流,减少站台拥挤,利用较长的空间距离,使乘客们流动起来,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也避免发生踩踏事件。”

“高峰拉不走,平峰坐不满”是轨道交通存在的最典型的问题之一,是因动态的客流量与静态的行车组织间不匹配造成的。如何解决高峰时段运行更高效,平峰时段减少空跑造成的资源浪费呢?马宗儒向孩子们展示了未来轨道交通的十大重点研究方向,其中拥有“虚拟编组”技术的地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由虚拟车钩编组运行的单元列车能够动态得编组和解编,解决了“高峰拉不走,平峰坐不满”的问题,列车运行更加灵活,同时支撑实现让客车和货车混跑,让资源更加有效利用。

轨道交通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产生交互,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双向连接。数字世界控制物理世界的实际设备,物理世界的状态实时反馈到数字世界,帮助地铁更加轻松地应对各类复杂的场景,降低不可控情形的成本。

地铁如何掉头?地铁为什么可以正好停靠在等候门?地铁内是不是也有红绿灯?针对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马宗儒一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复,并带孩子们共同畅想未来智慧车站与智能列车应用的场景,新的感知技术和虚拟编组的应用,会让未来的地铁更加自主灵活、 全面高效。

活动过后,马宗儒邀请孩子们和家长朋友共同进入“智慧车站”,体验十年之后,未来轨道交通的乘坐场景。孩子们当起小小列车“操控员”,体验列车司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腾讯发布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 7月27日,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与福田实验室联合发布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
华为Pura70Pro羽砂黑:... 当二手手机遇上旗舰配置 在智能手机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今天,很多人陷入了两难选择:是花大价钱购买最新...
Pixel 6a 手机起火引燃... IT之家 7 月 27 日消息,有用户在 Reddit 发帖称,他周五早晨被一声巨响惊醒,随后闻到一...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 文 | 何思妍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由南方电网公司承办的“‘AI+’电力创...
讯飞星火X1大模型再升级,同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甘居鹏 语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基本载体,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 面对繁多...
从共识到行动:构建包容普惠的全... 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AI)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各行为体陆续发布具有政策影响力的文件。这些文件形式多元...
阿里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技术研...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开幕首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
中船集团等在2025世界人工智... 7月27日,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央视网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展...
阿里加入“百镜大战”!首款夸克... 一副放大版的夸克AI眼镜模型悬挂于空中,两个超大镜片分别演示导航和AI相机功能。左侧片面浮现高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