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推动建筑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而建筑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当下,二者深度融合的需求已愈发迫切。
记者从万里街道2025年党建引领提质增效五大行动部署启动会上获悉,万里街道将“科技+建筑”创新联合实验室作为“党建引领提质增效五大行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多方联动的创新合作平台,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建筑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交流,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同时,利用党建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在社区落地生根,将智能建筑、数字孪生技术融入城市界面更新、新建社区规划中,打造绿色智能社区生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万里样本”,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科技+建筑’创新联合实验室的目标是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深度融入普陀科创发展布局,打造一个开放、进取的‘建筑+科技’氛围。”万里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谭博表示,创新联合实验室的核心主体——柱顶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提供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云原生解决方案。柱顶石的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PrimeLayer 4.0)在普陀区真如副中心的海纳工程院项目中成功试点应用,显著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平台解决了建筑行业管理无体系、信息无结构等问题,通过结构化数据积累和多维度数据洞察,助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并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支持运维阶段的绿色节能和可持续性运营,为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万里街道聚焦抓好城市更新与营造科创产业生态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区颜值。“扎根万里,立足普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这也是面向长三角科技开放平台向外输出研发服务科创力量的重要探索。”谭博说。
创新联合实验室为传统建筑行业注入“智能芯片”,让建筑过程像高科技乐高一样充满趣味。“我们将在实验室打造建筑界的‘创意工坊’,吸引国内外高校和行业顶尖人才汇聚,畅谈建筑科技创新的未来,助力普陀建设科创人才高地。”谭博介绍,实验室的使命就是将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能应用于工地的实用 “黑科技”。
除了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用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还将构建建筑版的沉浸式体验展厅。“戴上VR眼镜,用户可穿越到未来工地。设计阶段,像玩游戏一样用手势调整大楼造型,AI实时计算成本与安全系数;施工阶段,通过XR眼镜观看钢筋自动焊接和无人机巡检;运维阶段,BIM模型作为‘数字孪生’,实时监控水管漏水、空调能耗等情况。”谭博说,展厅可以让客户在体验中直观理解技术价值。
此外,创新联合实验室将举办建筑圈的“科技马拉松”,邀请建筑及科技领域的企业参与,持续推动需求沟通、技术交流与科技赋能。
作为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典范,万里街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传统建筑行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2月,普陀区 “科技+建筑” 企业沙龙在万里街道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众多建筑行业企业、科技领域专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建筑”的创新发展路径。现场,万里街道 “建筑创新发展联盟” 正式成立,并启动了万里联合创新实验室项目。
以联盟成立和实验室启动为新起点,万里街道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共谋行业焕新机遇。通过深化创新合作机制,培育产业生态,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促进韧性安全社区建设,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同时,万里街道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与服务,推动“科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