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有望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创始人
2025-03-03 10:00:52
0

● 本报记者 杨洁

连续攀爬134级阶梯、最高跑步速度提升至12公里/小时……近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完成重要技术升级。

除了技术突破外,近期“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已经在电力巡检等场景开启产业化应用探索。

场景资源的开放,对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快速成熟有重要意义。2月28日,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发布会上,“天工”人形机器人化身发布官,发布了九大标杆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北京经开区表示,将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全面覆盖亦庄新城龙头工业企业、医院、学校、社区等场所。

“大小脑”协同能力提升

“大家好,我是‘天工’,准备好跟我一起运动了吗?”

在国创中心,记者看到人形机器人“天工”正在园区进行“跑步”训练,随着各项能力提升,“天工”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运动“搭档”。

人形机器人想要跑得更好、更快,不仅需要具备多模态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还需要解决步态规划、全身控制能力等难题,并让机器人本体结构能兼顾高负载和稳定性,有足够的耐力来应对长距离的奔跑。

自对外发布以来,“天工”人形机器人一直在成长。不久前,“天工”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基于视觉的感知行走能力,在户外真实地形测试中,“天工”人形机器人成功登上北京通州区海子墙公园最高点,完成了134级阶梯的攀爬。此外,“天工”人形机器人的最快奔跑速度也已经由最初的每小时6公里提高至每小时12公里,并且能够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种复杂地形中实现稳定奔跑。

“视觉感知”行走、实时调整动作与步态,离不开大模型作为机器人“大脑”的助力。国创中心品牌公关负责人魏嘉星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赋予了机器人更聪明的“具身大脑”,让机器人能够进行智能推理决策;而“具身小脑”让机器人有了更灵活敏捷的运动控制能力。“我们会进一步优化续航能力和稳定性,并在泛化能力方面持续提升,使机器人能够应对更多复杂环境。我们有信心造出最具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和最智能的机器人。”

从实验室走向更多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方面,“天工”人形机器人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2025年1月,国创中心与国家电网旗下北京亦利和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电力场景产业化应用探索。

在配电室,“天工”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手持超声波低电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对多台电柜进行多点位局部放电检测,同时,它还能精准操作复杂的245母联柜,顺利完成合闸、分闸等倒闸操作任务。

“今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进入场景探索和小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阶段。”魏嘉星表示,“我们正在让机器人从实验室真正走向复杂的实际环境进行作业。我们认为,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应用场景深入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尤其是一些环境恶劣,对人类来说高难度、高危险性的工作中,人形机器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进入我们的家庭生活?魏嘉星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将是分节奏的,“短期2年至3年会首先在工业制造、特种作业等相对简单的场景应用,未来3年至5年则可能会扩展至商业服务等应用场景,最终5年至10年将有望进入家庭养老等场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业内专家表示,应用场景资源的开放对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成熟非常重要。

2月28日,北京经开区宣布,将正式全面开放亦庄新城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机会。未来,“天工”等人形机器人将能够在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医疗康养、市政管理等九个典型场景中帮人们“打下手”。例如,医疗康养领域,针对发布的配药机器人、检测巡查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康复领域机器人四大核心机器人应用需求,北京儿童医院等8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邀请全国企业共同参与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推动医疗机器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行业共同技术攻关

虽然人形机器人能力已经有不少提升,但距离走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仍有多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创中心主要致力于从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三方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技术方面主要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场景应用方面主要致力于挖掘更多高价值应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我们会持续推进开源开放以及标准工作,加快行业产业化进程。”魏嘉星说。

以生态建设方面为例,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集是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突破和落地应用的关键,但不同于大模型可以使用互联网海量信息作为训练数据,高质量的具身智能数据集没有现成可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收集。

“具身智能数据集相当于一所学校,能够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这所学校里面学会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各种技能。目前,整个行业尚未形成大规模且通用化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进一步突破和泛化应用。”魏嘉星介绍。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2024年12月,国创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推出大规模多构型具身智能数据集RoboMIND,能有效满足复杂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效率和针对性的训练。针对数据集采集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通用性复用性差等问题,国创中心还牵头立项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具身智能数据集采集格式,使不同公司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开放共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协和医院研发AI系统破解眼...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有信领衔跨机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基于超广角眼底影像(UWF)与深度学习技术...
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
温州蓓蕾新材料取得卷筒纸全轮转...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温州蓓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卷...
电连技术申请电连接器组件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电连接器组件...
原创 韩...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屏幕已成为人类与世界交互的主要界面,从智能手机到电视,从笔记本电脑到车载显示,面板...
原创 苹... 随着WWDC结束,iOS26的主要功能已经全部曝光,随着测试版的推出,还有很多苹果没有公布的隐藏功能...
这一重大发现,有何意义? △富含稀土的土壤。(摄影/李士萌) 人们通常所说的“稀土”,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在京启动 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7月8日,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联络大厦启...
服务器及佩套产业链深度:算力浪... 今天分享的是:服务器及佩套产业链深度:算力浪潮螺旋升,AI时代新机遇 报告共计:55页 本文围绕服务...
WAIC2025聚焦AI赋能新...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变革和产业的加速升级,AI(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变革的核心动力之一,正逐渐改变着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