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一款名叫Manus的AIAgent(智能体)产品在国内科技媒体和社交网络刷屏,甚至被冠以“全球首款通用型智能体”的名号。
在基础任务的测试中
Manus已经接近人类水平
根据研发团队发布的演示视频,Manus突破一般AI以生成想法为主的限制,实现真正的自主执行能力,例如从包含十来份简历的压缩包里筛选出最符合的求职简历、做房产研究、股票分析等。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复杂任务指令时,能够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提示或干预,自动规划出合理的执行步骤。
以筛选简历为例,Manus会首先自动理解需要解压打包文件这一隐藏指令,自主完成解压缩,并逐一浏览15份简历,同时记录其中的重要信息。最终,Manus不仅会生成自动排名建议,还会根据工作经验等重要维度,将候选人分为不同等级,提供全面且有条理的筛选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提示或干预,便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筛选流程。
Manus还能在虚拟环境中调用各类工具,来完成编写和执行代码、浏览网页、操作应用等复杂任务。在分析过去三年中英伟达、迈威尔科技和台积电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的场景中,Manus先是通过API访问雅虎金融等信息网站,获取股票历史数据,同时还会交叉验证数据准确程度,避免被单一信息来源误导。之后,它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引入金融相关的专业工具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通过数据可视化图表搭配详尽的综合分析报告,向用户清晰地反馈其中的因果关系。
根据公司在官网中公布的GAIA基准测试(评估通用人工智能助手能力的一个国际化基准测试)表现来看,在基础任务的测试中,Manus已经接近人类水平(Manus基任务准确率达86.5%、中级任务为70.1%、高级任务为57.7%,而人类在GAIA测试中的平均准确率为92%)。
全网求邀请码
甚至炒出数万元“天价”
不过,Manus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只有获得邀请码的用户才能亲手体验。在二手平台上,甚至有人将其邀请码炒至数万元“天价”。3月6日,AI智能体板块大爆发,多股涨停。
3月6日,ManusAI合伙人张涛在社交平台澄清称,他们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也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内测期间系统容量有限,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并逐步有序释放邀请码。
不过,随着关注度的高涨,对于Manus的评论开始出现两极。有人批评公司“以邀请码为噱头,营销味太重”,但也有人为Manus的局部创新点赞。鉴于目前用上Manus的人还是少数,业内人士认为,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吧。
Manus背后的创始团队什么来头?
据了解,Manus运营方为“蝴蝶效应”公司,注册在中国香港,其在中国境内的全资控股公司“红色蝴蝶”总部在北京海淀,并在武汉设立分公司,团队在北京、武汉双地办公。
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5年创办了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用于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伴助手和新媒体工具壹伴助手。2022年创立“蝴蝶效应”公司,并推出了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主要作为AIassistant工具,面向海外用户提供集成主流大模型应用服务,目前Monica的用户数量已达到1000万。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是互联网活跃技术型创业者,曾就读于北大附中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高中时代就潜心科技创新创业,创立了从事信息提取与检索技术研发的PeakLabs,并获得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投资。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