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创始人
2025-03-11 11:20:21
0

戴威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材料》。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然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该过程被称作烧结。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抗烧结策略,是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
荣耀申请一种云层渲染方法及电子...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云层渲染...
阳光电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阳光电源(300274)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全球AI领域科学家相聚总台《2... 7月26日,上海市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型主题活动《2025中国·AI...
记者手记:在中国科协年会感受学...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手记:在中国科协年会感受学术会议新风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7月末,为期一个...
杭州市西湖区携手长光卫星擘画太... 7月31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杭州云栖小镇设立第二总部,...
海油发展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油发展(60096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卖... 往年根本卖不动空调的东三省,今夏空调彻底卖爆了。 据京东7月7日至13日周销售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空调...
港理工团队研发出新型二维材料强... 工程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往往不可兼得,这种情况使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备受考验。近日,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
苏州九识智能——让最后一公里铺... 海拔 4500 米的 “世界屋脊”,薄雾还未散尽。一台时速40公里带着“Z”字标识的无人车正在弯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