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
核物理学家刘畅从美回国
的消息登上热搜
引发广泛关注
据媒体3月10日报道,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职。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网站最新信息显示, 核物理学家刘畅已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据介绍,2011年7月,刘畅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刘畅主要研究领域为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重点关注磁约束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和其他高能粒子相关的物理问题,包括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逃逸电子的产生和耗散机制,以及高性能数值模拟代码开发。
据介绍,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核事业,195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北京大学成立了“物理研究室”,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建立了核学科。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高水平人才,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西北核基地司令钱绍钧等25位院士, 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为适应改革开放与学科发展需要,1983年5月17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技术物理系(初期为“物理研究室”)设立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技术及应用领域重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来源:中国新闻社、新京报、政事儿
值班编辑:汪清 一审:王茜茹
二审:陈潇夏 终审:沈利
上一篇: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消费升级
下一篇:颜宁,在山东大学有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