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米以下深海生物如何“抗压”?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秘
创始人
2025-03-13 11:20:34
0

历经10余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深渊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揭开深渊生物高压下得以生存的部分秘密,多篇成果3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为深入理解生命如何适应深渊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深渊,指水深超过6000米的深海区域,长期被认为是复杂生命的“禁区”。生物如何“扛住”超高水压等深渊极端环境,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全球深渊研究团队、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分别组合的合作形式,对全球多个深渊海沟的若干生物样本开展了多维度研究。

通过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科研人员证明了端足目钩虾具有适应极端深渊环境的基因。同时,研究成果认为,与共生菌“合作”调控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浓度以维持细胞完整性,可能是钩虾“抗压”的关键。另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也能助力鱼类对抗高压。

科研人员深入分析了11种深海鱼类的基因组数据。结果表明,一些古老的深海鱼类在1亿年前就已经开始适应深海环境,而所有3000米以下深海鱼类均存在的一种特殊基因突变,在鱼类的深海高压适应中发挥了潜在作用。

科研人员通过载人潜水器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取样。(受访单位供图)

此外,科研人员构建了完整的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物种的代表性基因组,其中89.4%为尚未被公开的新物种。研究还发现,深渊微生物通过“精简型”和“多能型”两种适应策略,在高压、低温、寡营养环境中异常繁盛。(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陈凯姿

作者:赵颖全 陈凯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开学子,建功在天涯! 今日湖畔放声唱 明朝建功在天涯 秉承“爱国奋斗,公能日新”之精神 心怀“知中国,服务中国”之志向 这...
泸州老窖应邀出席布勒交流日 共... 全球正面临气候、生态危机与社会不平等的叠加挑战,基础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由全球技术...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当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焊接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时,若两个接合...
太原四联重工取得焦炉取门移动装... 金融界2025年7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太原四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焦炉...
智元发布脚踩“风火轮”的赛博哪... 曾在今年第一季度预告过“哪吒机器人”的智元机器人公司,近日正式发布了这款机器人的再进化演示视频。 这...
超12万平方米全球招商,光明大...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近日,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中试转化基地主体结构正式封顶。这...
中科创威取得移动硬盘电磁屏蔽罩...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中科创威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移...
我科学家研发出高效微型真核基因... 原标题:我科学家研发出 高效微型真核基因编辑工具 记者7月4日获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
开店才3天,它就去出差了!杭州...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店里的机器狗去哪了?” “今天全都去客户企业那出差去了。” 机器狗也会出...
大模型背景下的新思维与新学习 未来社会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向人们揭晓答案。当知识变得随时随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