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里的科学密码:微生物变“文物医生”
创始人
2025-04-26 01:00:31
0

裂隙渗水、风化残缺……千年文物如何消除“病害”?4月24日下午,重庆大学举行“科学读书汇”第3期沙龙活动,揭秘微生物如何变身“文物医生”,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物保护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汉龙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他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全球文物保护提供中国方案,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汉龙作分享。张源摄

沙龙现场。张源摄

重庆大足石刻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以及云冈石窟齐名,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但由于水的侵蚀、石质风化、生物病害等众多因素,尤其是生物分泌物导致的表面污染、腐蚀性液体对石质和彩绘的侵蚀,成为大足石刻不得不面对的“病痛”。

对此,针对以往修复技术的弊端,如有机合成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干燥性能、固化能力、防霉抗菌性及其耐候性等问题,刘汉龙带领团队开辟了岩土微生物技术在岩土文物保护修复的应用新领域。

“微生物矿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特定生物材料的方法,以加强和改善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功能。通过引入特定微生物菌株,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合成无机矿物、生物胶、生物纤维等材料,然后将其应用于建筑结构加固、土壤固化、环境治理等领域。”会上,刘汉龙详细阐述了岩土文物微生物矿化修复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土石坝、吹填造陆(岛)及岩土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沙龙现场。张源摄

刘汉龙表示,这项技术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够降低对传统材料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微生物文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到砖石类文物、土遗址文物的加固保护,以及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加固和石质文物裂隙修复当中。

“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他还以甲骨文为例,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陈晓阳向刘汉龙颁赠致敬“科学读书汇”主讲嘉宾证书。张源摄

嘉宾访谈环节,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研究馆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首席技能专家陈卉丽来到现场,与刘汉龙一道就岩土文物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陈卉丽作分享。张源摄

“当文物‘受伤’或是‘生病’时,就需要修复人员对其进行‘望闻问切’。”陈卉丽特别分享了文物修复的实践经验,“望”便是通过累积经验快速判断文物表面的病害,“闻”即通过嗅觉感受文物的保存环境,“问”就是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询问当地老人了解文物变迁,“切”即亲手触摸文物,了解其风化程度。

陈卉丽表示,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也为文物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病害诊断,从而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时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刘汉龙还向在场师生和嘉宾推荐了《科学家的图书馆》《岩石揭秘》两部科普图书,寄语大家通过阅读了解科技前沿,感受科学魅力。

刘汉龙向与会嘉宾荐书。张源摄

据了解,“科学读书汇”是重庆大学科协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校级品牌活动。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实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读书汇”坚持常态化、小规模、精品型,努力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搭建前沿科普平台,进而传承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传递科学知识。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致辞。张源摄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介绍,近年来,重庆大学聚焦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的重要部署,通过建设科普基地、成立科普团队、举办科普活动、出版科普书籍,着力构建科普矩阵,全面提升科普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推进科学文化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晏红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加强慢病管理 贵州省人民医院在... 11月18日,笔者从贵州省人民医院获悉,依托侯凡凡院士团队的前沿技术与广州顶尖的医疗信息化平台,该院...
成都人工智能数字贸易中心启动,... 11月18日,成都人工智能数字贸易中心项目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启动运营。现场,30亿元“成都成商未来数智...
我国研发的微观世界“超级相机”... 记者16日从中山大学获悉,我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以下简称“高能非弹谱仪”)...
山西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在11月14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
喜讯!这项市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验... 近日,由美象信息牵头承担的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医院物流机器人集群调度与数字孪生系统研...
阿里千问APP公测 与Chat...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当天,千问APP公测版上线,...
美媒:“科幻小说”或将照进老年...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4日文章,原题:机器人时代,老年生活将截然不同 美国正在面临老年护理危机—...
哈电集团铸大国重器攀科技高峰 哈电集团研制的世界首台参数最高、单机容量最大陕西彬长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CFB)发电项目...
10个高端科学仪器与传感器优质...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2025北京高端科学仪器与传感器大会上了解到,我区与10个优质产业落地项目集中签...
华为兆瓦充电加持 云南高速公路... 11月18日消息,据“华为数字能源”官方发布,本月16日,云南高速公路重卡绿电超充走廊全线贯通暨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