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首例:中国首次在白天向月球发射激光,并成功测量返回值
创始人
2025-05-03 14:00:27
0

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将这一壮举比作从6.2英里(10公里)外击中一根头发。

中国在艳阳高照的白天向80778英里(130000公里)的太空发射了精确激光,将其从绕月飞行的卫星上反射回来,并测量了返回值,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次在强烈阳光下成功进行地月激光测距。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为期两天的实验(4月26日至27日)由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使用“天都一号”卫星进行,该卫星是2024年3月发射的三颗航天器之一,为地月通信和导航网络奠定基础。

卫星激光测距是精确定位轨道的黄金标准:地面站发射纳秒脉冲,这些脉冲被航天器上的反射器反射回来,显示出精确到厘米的距离。这项技术对于近地卫星来说是常规的,即使在白天也是如此,但到目前为止,耀眼的太阳背景噪音限制了地球到月球的发射,只能在夜间窗口进行。

该实验室告诉媒体,DSEL在白天的成功“扩展了技术的极限”,并将加强对未来深空任务的跟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在“天都一号”到达月球的三分之一处捕获了清晰的数据。

准确性“就像打到头发一样”

由于卫星以高速在地月空间中穿行,DSEL将这一挑战比作“从6.2英里(10公里)远的地方瞄准亚毫米的目标 —— 本质上是一根头发,同时精确地跟踪它”。在白天达到这样的精度,意味着中国可以在“天都一号”经过视野范围内的任何时候收集轨道数据,从而增加可用测量数据的数量,并改善长基线定位。

这项技术是计划中的鹊桥星座的基础,鹊桥星座是一个中继和导航网络,旨在为中国的月球着陆器、月球车以及最终的宇航员提供连续通信、高精度定时和自主导航。

建设中国的永久月球立足点

去年,“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和更大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一起飞行,以测试星座的骨干。从那以后,两者拍摄了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并验证了交叉链接通信。

中国的登月计划雄心勃勃。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载人着陆的目标是“到2030年”,并将与俄罗斯合作,最早于2035年开始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这是一个位于月球南极的永久基地。持续的、高精度的激光测距,有望支持从接近和着陆指导到协调的漫游者舰队探索富含水冰的永久阴影陨石坑的一切。

在日光下进行实验之前,2024年发射的嫦娥六号于5月3日从月球背面带回了第一批土壤样本,这是地球与月球之间牢固联系的又一个里程碑。

由于太阳盲法跟踪不再是一个障碍,DSEL表示,它将把白天的激光试验扩展到更远的范围和更高的重复率,最终将这项技术整合到常规的深空操作中。

除了激光测距,北京还在推进其他太空创新。美国国家航天局官员宣称,到本十年末,近地轨道可能容纳大约10万颗卫星,这将推动全面的空间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以协调发射和防止碰撞。

与此同时,在计划于2028年发射的嫦娥8号任务下,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评估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和替代能源,为国际月球研究站提供能源。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港理大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人工... 中新网惠州7月1日电 (孙秋霞 王强)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大亚湾研究院”)人工智...
河南具身智能加速“跑起来” 头戴棒球帽、脚蹬运动鞋,上下台阶步伐稳健,平地行走更是轻松自如——这可不是马拉松爱好者,而是中豫具身...
如何部署本地大模型?分享这款实... 如何部署本地大模型?在数据隐私保护需求激增的当下,本地化部署大模型已成为企业与个人用户的首选方案。D...
“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 三大赛道竞逐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6月28日,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
长川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长川科技(300604)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何小鹏催雷军早点交付YU7丨新... 21世纪经济报道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综合报道 早上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过去的24小时内,科技行业发生...
四川新规:促重大科研设施与仪器...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发布了《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旨在...
鸿远电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鸿远电子(60326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解锁高效测... 在农业生产、科研实验以及生态监测等领域,对土壤水分数据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都有着极高要求。土壤水分快速...
权威发布!亚信科技跻身中国“大... 为推动“AI+”行动落地,助力百行千业将大模型能力真正落实到业务场景中,6月26日,中国信通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