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科学大咖|“脑机接口”能让人类一秒学会一项技能吗?
创始人
2025-05-22 00:21:36
0

“未来,‘脑机接口’会不会像手机一样普及?”

“人类有没有可能通过接入设备一秒钟学会一门外语或者一项复杂的技能?”

“有一天能通过意念控制万物吗?”

……

5月24日,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将在成都科幻馆启幕。来自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深地探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七位重量级嘉宾将齐聚蓉城,叩想未来,为时代之问作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统研究室主任江宁就将作为本次科学大讲堂的嘉宾站上成都舞台。开讲之前,多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抛向了江宁。

答案是什么呢?

人类能一秒学会一项技能吗?

“或许科学再发展30年、50年,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电影中,人类通过脑机接口瞬间掌握某项技能的画面,曾让无数观众惊叹不已。如今,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科幻场景能否成为现实?

5月20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场“脑机接口”发布会上,江宁介绍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老龄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他的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对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肌少症、脑胶质瘤等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门槛低等优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机接口”媒体沟通会

会后,成都七中学生唐莞宣向江宁提问:“未来,‘脑机接口’会不会像手机一样普及,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如果真的实现了,最先会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日常?”

“我想,未来的脑机接口肯定会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江宁的回答很肯定,“目前绝大部分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应用于严肃的医疗领域,但三五年内,一定会逐渐渗透到健康管理、健康监控等领域。”

“脑机接口设备未来一定会像手机、手表、手环一样,每个人都会有,并且不止一台!”江宁介绍,未来脑机接口对人们学习、娱乐、工作的帮助,将类似于现在的AI一样。

江宁

“那人类有没有可能通过接入设备一秒钟学会一门外语或者一项复杂的技能?”

“这是科幻小说、电影里的场景,或许科学再发展30年、50年,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伦理上则容易引起问题。”江宁回答。

意念控制万物能否实现?

可见的将来,“能控制Something”

同为成都七中学生的彭粟远接过了话题。“当技术真能瞬间赋予人类任何技能时,通过脑机接口,人类未来是否能通过意念控制万物?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对此,江宁答道:“意念控制万物,这是理想状态下的脑机接口。我想至少在我可见的将来,它能控制一些东西,能控制something,控制万物我觉得可能还很遥远、很遥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机接口”媒体沟通会

关于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大挑战,江宁补充说,这主要来自对基础神经科学、脑科学原理的了解。“我们对基础的神经科学、脑科学原理还不够清楚,这是我们广泛推广的障碍,正好脑机接口是一个工具,可以对此进行研究。”

“而在当下,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保持对知识本质的追问,才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学习革命,不应是机械复制能力的竞赛,而应成为人类认知潜能的深度觉醒。”江宁说。

如何向科学大咖提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恒勃控股取得滤芯组件及空气过滤...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恒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一种滤芯组...
无需抽血或标记!我国科学家使无... 快科技7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无创诊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
伯曼机械取得移动分流装置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伯曼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谷歌AI制药或迎来里程碑 即将... 《科创板日报》7月7日讯 Isomorphic Labs总裁兼谷歌DeepMind首席商务官Coli...
十步构建智能应用:RAG从原型... 引言 当今,大多数的公司主要依靠文档开发运营工作。这或许是近年来检索增强生成系统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
兆威机电发布全新一代灵巧手 持...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日前,兆威机电在深圳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新一代仿人灵巧手产品——DM17和...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亮点:... 7月3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启幕。心言集团凭借其创新成果——...
ABB机器人 :用AI解决“痛... 创新应该来自问题的发现者,并且要尽量走近客户、走近真正的问题源头。 文|钱丽娜 ID | BMR20...
活力中国调研行|“剧透”未来!... 在合肥骆岗公园这个由老机场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中,一场与众不同的“无人机”飞行秀正在上演。 半径不超过...
2025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难题... 本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喻思南)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衰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