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解锁黄梅戏“传承密码”
创始人
2025-05-27 16:40:32
0

5月23日,在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黄梅戏实验室内,黄梅戏表演专业2021级的吴银梅穿着动态感知设备,张开双臂站在绿幕虚拟环境中,表演经典黄梅唱段,她的身段轨迹被高精度动作捕捉设备精确地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戏曲三维重建复刻技术和多视点光场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等多模态采集方式,该段表演的数字艺术档案就此生成。

记者从安庆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团队和安徽省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将计算机工程技术与黄梅戏艺术相结合,创建黄梅戏数字博物馆,共同推进传统戏曲与曲艺数字化、互动化、智慧化。

目前,合作团队正围绕黄梅戏与桐城派文化等,利用数字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展黄梅戏虚拟博物馆漫游、走廊地面互动投影及构建地域特色文化人工智能专有大模型建设,为传统戏曲传承献上“科创答卷”。

据了解,安庆师大在传统戏曲的数字化保护上起步较早。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王广军告诉记者,2012年,学校便依托人工智能和语义分析技术,着手构建综合的戏曲与曲艺数字资源库。2022年,皖江文化工程中心成立后,团队不断尝试和应用新技术,又成功研发了黄梅戏虚拟现实博物馆系统,推出黄梅戏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受到广泛欢迎。

“现在,我们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也运用进来,在丰富的数据采集库基础上,输入创作关键词、设定艺术风格,就能把创作者脑中的灵感输出为具体成果。”王广军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可以通过指令辅助艺术家和学者进行黄梅戏的数字化创作,包括传统舞台表演的剧本创作、编导,传统音乐、音效配乐创作等,但未应用于正式演出。接下来,团队将进入第二研究阶段,继续推进数字剧本和音效创作并投入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被应用在建立数字档案、辅助内容创作方面外,还被应用在黄梅戏文化推广上。团队构建起数字人,每当展厅有前来参观的学生,数字人就可以根据口令表演黄梅戏,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欣赏、学习的情境。据介绍,数字人动作正是来源于团队构建的黄梅戏专业动作数据库。

“我们将便携式体感交互技术与数据库结合,让大众实现‘零门槛’模仿名家风范,助力戏曲从专业传承走向全民共享。”王广军介绍,现在已经实现通过虚拟技术将用户完全置于一个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环境中,用户与环境中的各要素均能进行互动。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于黄梅戏虚拟博物馆和安徽省非遗虚拟博物馆。“在那里,用户可以线上参与到《女驸马》《天仙配》等经典黄梅戏演出中,让听众也能当一回黄梅戏的‘角儿’。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亲身体验中爱上黄梅戏。”王广军说。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本报通讯员 徐海霞 马雨扬)

    相关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昆船智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昆船智能(30131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歪果仁”看雄安:探索“未来之... 简介:“绿色、智能、创新”是河北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靓丽名片,北马其顿姑娘伊万娜·伊万诺娃走进...
常发取得拖拉机燃油切换装置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常发科技开...
前瞻布局、政策开闸,AI喜临门... 当马斯克的Neuralink将芯片植入渐冻症患者大脑时,中国科学家正将脑机接口技术带进日常生活。 在...
苹果Vision Pro头显销... 据外媒报道,资深苹果记者马克・古尔曼在最新一期的《Power On》通讯中指出,苹果的Vision ...
打卡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穿越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实习生贺一然 北京报道 你知道吗?在北京西城区的骡马市大街9号,藏着一座...
原创 “... 众所周知,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来说,“跑分”依然是一种具备相当参考价值、衡量设备硬件性能和软件调校...
浪潮电子申请一种液冷散热动态流... 金融界2025年8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
宏晶源化学取得生物化工产品制备... 金融界2025年8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宏晶源化学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生物...
“用友BIP 5”发布 助力A... 本报讯 (记者向炎涛)8月15日至17日,由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主办的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