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十年“追星”路 天问二号先“取星尘” 再探“彗星”
创始人
2025-05-29 11:00:22
0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天问二号将开启我国首次对地外小天体的“双目标探测”,这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双目标探测”探什么?

天问二号任务两个目标:

目标一: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伴飞、取样并返回地球;

目标二:将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

任务周期约10年

天问二号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任务周期约10年,包含13个飞行阶段,风险难度大。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

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我们为何要探测它们?

小行星2016HO3

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有地月距离的42倍。它的踪迹由美国夏威夷的泛星计划巡天望远镜于2016年首次捕捉到。

小行星2016HO3保留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主带彗星311P

主带彗星311P是运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小天体,距离地球最近也有1.62亿公里,最远5.13亿公里。

它既有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又有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对它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还有它的演化机制等。

小行星探测有多难?

天问二号任务是边干边规划,充满了挑战。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天问二号要克服许多困难。

难点一:飞向小行星的轨道如何设计

小行星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转,但两者不是同样的周期,会产生位置和角度的差异,对飞行轨道设计要求极高。

难点二:抵达小行星后如何采样

为了确保不论星壤是很厚还是很薄都能获得样品,任务团队设计了不同采样方式。等探测器近距探测之后,再规划到底在哪采样、哪种方式采样。

第三大难点:采样后如何返回地球

天问二号进入大气层不再“打水漂”,因此需要承受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而带来的极大过载。将近12公里每秒的再入速度,任务团队必须要精细算,才能把防热结构、气动外形设计等做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热门】重点关注项目:ARK ... 金融行业现在正遭遇一场由ARK DEFAI 引发的变动,这场变动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同时会对...
从方寸到万象:首届中国手机摄影...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8月21日,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荣誉盛典(以下简称摄影展)在深圳举...
180个项目(人)获云南省科学... 央广网昆明8月23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8月22日上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宣读了...
安卓厂商联合发布隐私权限新体系... 近日,OPPO、vivo、小米、荣耀、联想五家手机厂商在2025移动智能终端生态联盟开发者沙龙上联合...
清华教授黄民烈:大模型下一步将...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我们认为,AI+心理健康赛道会迎来黄金发展的十年。”在8月2...
从方寸到万象——首届中国手机摄... 8月21日,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荣誉盛典(以下简称“荣誉盛典”)在深圳举办,“方寸之光 万象共生”主...
美国小行星撞击试验:碎石喷发产... 新华社洛杉矶8月21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行星科学杂志》21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航天局20...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将首设“绿电应... 新华社银川8月22日电(记者许晋豫、张瀚暘)记者22日从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
不离开地球也能做“月球”实验?... 在地球上如何开展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有一种途径是,在地球上特定区域,寻找最具代表性的“类行星环境”,...
太舟坞花园功能蔬菜无人农场“智... 受持续阴雨影响,北京秋季胡萝卜播种时间紧迫。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