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科技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突飞猛进,然而一到海外市场,西方却常常以“国家安全”之名筑起市场壁垒。这种待遇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严重失衡。很多国家一边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一边却在政治上和美国高度绑定。最近加拿大政府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发起无端指控,就是一个例子。究其根源,既是西方舆论机器的刻意引导,也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中国需要在国际上用一场直观的“立威”行动,重塑国际敬畏。
而立威的对象,外界讨论的很多,很多人都在说,会不会是在台海?但最近大家都觉得,应该目标先不要定在台海,反而应该指向印度。事实上,印度《经济时报》也披露,过去两个月中国突然暂停对印度出口特种肥料,导致印度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产量面临断崖式下跌。那些含有微量元素和生物刺激素的高效肥料,占印度相关产品进口量的80%,直接关系着42.3% 以农业为生的印度人口的生计。中国企业选择精准打击印度农业领域应该是绝非偶然,因为农产品出口是印度外贸收入的支柱,更是莫迪政府稳定民生的生命线,所以被我们的相关产业给盯上了。
事实上,印度长期自视为西方制衡中国的“战略棋子”,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它曾经一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在边境制造摩擦,一面高调推动对华产业脱钩,还又千方百计想要从中国部分“黑心”商人那里,捞到宝贵的工业技术转让。可以说,印度就是一个长期对华虎视眈眈、且行为准则下限极低的小人,甚至对我国边境安全都足以构成持续威胁。
更关键的是,个人感觉,就当下情况,相较于台海牵动的复杂国际局势,印度更适合作为“立威”的理想对象。从战略上讲,未解的边境争端、近期印军作战能力的露怯、西方对印度战略价值的质疑,共同构成历史性的契机。而恰逢印度农民因肥料短缺走上街头,莫迪面对多面夹击,他应该明白:所谓“左右逢源”的投机时代已然终结。
更进一步说,一场展示雷霆手段却可控的对印惩戒,足以震醒所有低估中国的旁观者。这或是打破西方围堵、重定亚洲秩序、立我国威的关键一步。当然,相信国家高层自然有战略筹谋,我们将坚决支持国家的决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