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洲)近日,移动物联网发展方阵首次发布产业发展数据,2024年,我国移动物联网综合收入达452.71亿元,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贡献50.19亿元、262.99亿元、139.53亿元。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与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设施,“物超人”趋势持续深化。不过,在前景向好的同时,全面互联互通下的应用整合、降本增效、数据安全等问题仍需加快解决,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规模攀升,离不开运营商的创新布局
最新数据更令人瞩目,截至今年4月,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飙升至27.37亿户,占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比重高达60%,标志着“物超人”时代持续深化。
从应用领域来看,移动物联网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全面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10.2亿终端设备织就智能服务网络,从智慧政务到智能安防,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车联网领域4.8亿终端的应用,推动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加速落地;智慧零售、智慧家居领域,3.8亿和3.4亿终端分别重塑消费场景与生活体验;工业制造领域1.1亿终端的应用,更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赋能赋智作用愈发显著。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三大运营商布局的云网底座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中国电信聚焦智慧城市与公共服务,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研发5G确定专网、无源物联网系统等创新成果,为城市治理装上“智能大脑”,实现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
中国移动依托5G网络的广泛覆盖优势,锚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规模化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四张专用网络”——感知网实现万物互联、视联网赋能高清监控、5G专网保障工业稳定运行、车联网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突破,构建起立体化的产业生态。
中国联通则以灵活的政企合作模式为抓手,深耕智慧农业、智能物流等垂直领域,推出“格物平台 PLUS”,以强大的实时控制能力,助力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迈进。
移动物联启新程,机遇挑战共潮生
随着5G演进技术如RedCap、5G-A以及AI技术的不断突破,低成本、低功耗场景在移动物联网行业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成为激活应用潜力、拓宽应用边界的核心引擎。
RedCap技术凭借低功耗、低成本特性,为工业传感领域带来革新。在石油化工行业,传统高精度传感器不仅价格昂贵,且需频繁更换电池,运维成本高。RedCap技术的引入,使传感器可通过蜂窝网络实现长距离、低功耗通信,电池寿命延长至数年,单设备部署成本降低超60%。在矿山开采场景中,基于RedCap的矿用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设备振动等数据,保障安全生产。
5G-A技术则以超高带宽和超低时延重塑视频监控格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搭载5G-A模组的高清摄像头,可实现8K视频实时回传与智能分析,精准识别交通违章、人群聚集等事件。
AI技术深度融入可穿戴设备,推动健康管理迈向精准化。如智能手环通过AI算法,能对用户睡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然而,机遇背后,挑战重重。
技术层面,不同厂商设备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设备间难以协同工作。例如,智能家居领域,部分品牌的智能门锁与智能音箱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影响用户体验。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缺失,使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交互与系统集成困难重重,阻碍产业生态融合。
成本方面,尽管RedCap等技术降低了单设备成本,但从设备研发的芯片设计、模组开发,到部署时的基站建设、网络优化,再到后期维护的软件升级、故障排查,全生命周期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限制,难以大规模参与移动物联网项目,制约产业创新活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更是迫在眉睫。在车联网场景中,若车辆行驶数据遭恶意篡改,可能引发严重交通事故;智能医疗设备若患者健康数据泄露,将侵犯个人隐私。据统计,2023年全球物联网安全事件同比增长35%,数据安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些挑战,成为移动物联网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必须翻越的“大山”。
破局与革新,解锁移动物联网商业价值
当下,如上挑战不仅关乎产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更决定着移动物联网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移动物联网应用如今的碎片化问题亟需整合。从智慧家居的智能门锁、智能家电,到工业领域的各类传感器,再到车联网中的车载终端,众多应用分散在不同场景与领域,缺乏统一的整合与协同。这种碎片化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复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极大限制了商业价值的释放。若能通过标准化平台整合这些碎片化应用,实现数据与服务的共享,便能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成本问题同样是制约移动物联网商业价值释放的重要因素。从硬件设备的研发制造,到网络部署与维护,再到软件系统的开发与更新,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投入。只有通过产业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扩大市场规模。
隐私数据安全则是移动物联网商业价值释放的重要保障。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大量部署,数据采集规模急剧增长,涵盖用户个人信息、企业商业数据、公共安全数据等重要内容。一旦这些数据泄露或遭到恶意攻击,不仅会损害用户权益,也会影响企业信誉与社会稳定。因此,亟需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隐私数据安全,是移动物联网实现商业价值的必要前提。
要真正突破这些关键瓶颈,需要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多方协同。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标准制定与产业整合;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创新应用模式;科研机构则要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发展桎梏,释放移动物联网的巨大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