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成果发布环节,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刚发布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公共数据集。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的充分释放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7月1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成果发布环节,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刚发布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公共数据集。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公共数据集
作为全国“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快推动非涉密标准数据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着力破解数据要素流通壁垒。依托本地绿色算力产业发展优势,呼和浩特市以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激励数据资源融合、创新数据产品开发等举措,培育一体化数据市场,让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释放价值。
在制度保障层面,呼和浩特市创新构建“政策工具+要素供给+服务生态”三位一体支撑体系。通过印发《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搭建“一键直达”政策兑现平台,提升企业政策申享效率;每年专项安排1.28亿元资金,重点支持“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关键领域创新,逐步形成“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为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融合,呼和浩特市推行“谁投入、谁贡献、谁收益”的权益分配机制,由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牵头与重点企业签署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推动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深度融合。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关键领域标准数据集371项,其中200项非涉密数据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聚焦人口与社会服务、旅游文化、气象、出行等重点领域,将为教育资源精准配置、文旅产业创新开发、城市运行风险预警等应用场景提供数字化支撑。
在数据产品创新方面,呼和浩特市紧扣“数据资源—算力支撑—算法应用”协同链条,推动公共数据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企业经营数据、行业动态数据跨界融合。目前已开发出35个数据产品,覆盖安全韧性、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5大应用场景,其中25项已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完成登记,有效推动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