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空寻找“抗衰密码” 空间站细胞学家族再添“新成员”
创始人
2025-07-15 19:40:26
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细胞学一直都是我国航天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了三项新的细胞学实验样本,它们具体都是研究什么的?

专家介绍,这三种细胞样本,既有对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也有对地面大众健康问题的探索。其中这次上行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就是研究航天员长期在太空缺乏重力刺激而出现的骨质流失现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通过骨髓间质干细胞能更好地看到从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这也是一个对重力比较敏感的关键环节,我们就是为了人类能够在轨飞行更长久,飞行更健康。

研究人员还首次采集了来自心衰心脏中的细胞,把它送上太空来研究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案。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李莹辉:从心衰心脏的心肌里分离到的微循环内皮细胞,这个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更好的抗性,一种是受损伤的细胞。来比较这两种细胞在微重力下的响应特征,因为心衰也是一个和力学刺激有关的,去理解心衰的发生过程。

延缓衰老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此次被送上太空的人源化血管类器官模型,就是到太空中去研究抗衰老的方法。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李莹辉:我们做了一个细胞系,是一个血管内皮细胞。从衰老的发生机制、发生过程,利用这样的模型,可以看看微重力条件下,环境、空间对它衰老的影响。获得对衰老发生进程的机制性的认识,来服务于大众健康,服务于我们人类更好的生活。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皮肤干细胞、成骨细胞、人骨骼肌卫星细胞等19种细胞和人工血管芯片,以及3种类器官实验样品送上太空,在轨共开展了22项细胞学实验研究,从在轨实验技术、实验模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通义千问推出系列中首个图像生成... 通义千问发布了首个开源图像生成基础模型Qwen-Image,Qwen-Image是一个200亿参数的...
10 款苹果会议记录 APP ... 其实呢,现在远程办公越来越普及,不管是团队内部会还是客户沟通会,都得记点东西。但手动记笔记不仅慢,还...
英思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英思特(301622)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智元机器人、灵初智能等成立机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星源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东,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现场视频丨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 北京时间2025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
2025数博会专业展将打造创新...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专业展将于8月27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启幕。本届专业展以“国际化...
朝阳区科技创新大会本周开幕,八... 中关村朝阳园供图 2025朝阳区科技创新大会将于8月7日拉开帷幕。届时将发布朝阳区推进“人工智能+...
邦达诚取得废气采样设备用支撑装... 金融界 2025 年 8 月 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邦达诚环境监测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八一”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为弘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营造崇军、尚军、爱军的良好社会风尚,7 月 2...
深圳市委党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 原标题: 系统化培训给干部队伍披上AI“战衣” 深圳市委党校开展一系列全场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培训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