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转大咖说”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彭溢摄
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展。
智能机器人。 本报记者 周姿杉摄
科普互动体验与科技成果展。 本报记者 刘心杨摄
山东信得动物疫苗有限公司与哈兽研创新团队签约。
高端装备领域科技成果路演。
“科技总师”校院企对接洽谈会。
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研讨沙龙。
□本报记者 彭溢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的重要部署,省科技厅以高站位谋划、强力度推进,于2025年5月至6月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月系列活动。
科转大咖说、汇智龙江成果展、成果赋能·对接需求、政策加码·转化加速、科技服务架桥梁、破壁求新·问道前沿……全省13个市(地)同频共振、协同发力,116场各类活动,打造了全要素对接、全链条服务、全领域覆盖的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热潮,促成合作签约53项,签约额1.27亿元,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高端引领破迷津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省科技厅邀请科技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广东博士科技等单位的近20位国内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与科技企业创新路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等内容,举办3场“科转大咖说”活动,系统解读国家政策及实施路径。
政策图谱徐徐展开,产业密码渐次破译。我省科技系统、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及服务机构代表2000余人通过“云端+现场”的方式共赴思想盛宴,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技能的专业指导,引领他们共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要紧的就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建议:“黑龙江省政府部门和市场协同发力,建立互利、共享、共生、共创的市场机制,促进研发系统的科技成果与产业系统的需求相匹配,同时培养选用懂产业、懂研发、懂市场、懂投资、懂企业的人来‘穿针引线’,将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专家们分享的许多案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在叹服之余,更收获了满满的启迪与思考。专家用经典案例讲解了创新逻辑—产品思维—商业转化的闭环思维。‘从用户痛点出发’的创新逻辑是实现转化的前提;针对具体使用场景的‘真需求、好产品’方法论是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在消费者尚未察觉的细节处挖掘创新机会,用工程技术实现体验升级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有效路径。”黑龙江仁合堂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牟书才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民营企业,搞创新不是天翻地覆,‘微创新’积累起来,就可能出现产品力的质变,好产品才是转化的王道。我们会将专家讲的精要内容落实到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品质及成果转化速度上来,为黑龙江大健康产业和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聚焦成果转化堵点,省科技厅举办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训练营和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训练营,邀请行业十余位顶尖专家,以“理论授课+案例实操+资源对接”模式,深度剖析海尔产业加速平台、小米孵化方法等标杆案例,揭示孵化载体如何实现从物理空间提供向生态赋能服务的转型路径;传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蜂鸟智造中试平台成功经验,为300多位从业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如何跨过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筛选出具备商业开发前景的初步成果或技术能力,将其转化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产品雏形。”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部门负责人的汤鹏翔表示,开展概念验证可以推动技术熟化、降低转化风险,通过策划商业模式明确转化路径,通过匹配经营队伍弥补转化短板。
“此次系统学习前沿理念后,我们参照蜂鸟智造平台‘六大服务能力’模式,推动萝北云山石墨中试平台服务能力升级,服务企业技术熟化项目6个,使中试平台从‘单一实验’模式向‘全链条服务’模式转型升级。”鹤岗市科技局副局长鲁明辉介绍该市学以致用的实践。
技术经理人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堵点的重点力量,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开拓者。我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伊春等市(地)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9场技术经理人培训活动,1000余人参加。课程围绕地市、高校实际需求,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系统讲授相关知识,指导学员掌握实用技能,在服务企业技术需求、挖掘高校院所成果潜力、培育和发展龙江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
“过去我们非常重视研发,但在成果转化上始终打不开局面。”在齐齐哈尔专场培训活动中,齐齐哈尔医学院科研处处长岳丽玲说,“学校组织35名老师参加此次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成果转化导向的科研体系建设,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将着力提升专业素养,锤炼成果转化实战能力。”
在哈工大专场培训活动中,通过考核的学员,不仅获得了由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黑龙江)基地——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颁发的初级技术经理人结业证书,还获得了黑龙江股权交易中心颁发的黑龙江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哈尔滨科技大市场经纪人专家聘书。哈工大国内合作处处长兼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赵轶杰表示,哈工大构建了“学科团队+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区域平台”的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将持续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队伍建设,推动更多硬核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 精准对接架“鹊桥” 加速成果签约落地
商业航天逐梦苍穹、生物经济孕育生机、高端装备铸就基石、食品医药守护健康、智能农机耕耘沃土、石油石化驱动转型……省科技厅携手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5个市地,聚焦“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在精心打造的6场专场成果路演中,发布38项先进技术成果,吸引近400家企业、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参与,现场签约23项,签约金额达3785万元。
在以“智汇生物经济·转化突破未来”为主题的环哈兽研创新创业生态圈生物经济项目路演对接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山东信得动物疫苗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兽用疫苗研发与成果转化领域构建全链条创新合作体系,为生物经济产业注入硬核科技动能。
在高端装备领域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中,齐齐哈尔大学与齐齐哈尔禹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围绕基于3D视觉的自动挤奶机器人达成合作,目前正在开展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设备调试等工作,助力产业升级。齐重数控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就“8米大扭矩静压数控转台传动与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合作项目签约,将合力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牡丹江举办的5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中,东宁山友食用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与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就“高产多糖黑木耳菌株及栽培技术项目”、东宁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就共建黑木耳产业技术研究院、黑龙江镜泊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团队就“面向食用菌采摘加工的多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项目”、乘势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专家团队就“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数据分析系统”等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合作协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学研合作之花,在全省各市(地)次第绽放。在省科技厅的统筹下,各地结合本地重点产业开展活动。鸡西市倾力打造“中国刺五加名城”暨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就“寒地药食同源解郁助眠功能食品冻干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寒地特色植物蛋白肉质构拟真关键技术研究”“超充型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关键前驱体制备技术研究”等进行签约合作。
在双鸭山市组织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行活动中,该市四县四区的10余家科技企业代表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与精心匹配的机械工程、人工智能、材料化工等领域的20余个科研团队面对面对接,着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双鸭山天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精密铸造技术瓶颈,与哈工大材料学院初步达成3D打印工艺合作意向;双鸭山市德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冬季污水处理菌群活性难题,获得哈工程微生物技术团队的技术支持。
伊春市举办的政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让金融资本做企业的“长跑搭档”,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就贷款审批、资产抵押、融资渠道等详尽解答,助推科技企业成长,会上,21家企业与11家金融机构现场签约,签约额达17.2亿元。
绥化市开展“六链百场千企”等活动,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39所高校的61名专家来绥化对接交流,搭建产学研平台21个,达成无人化智能农场、固态锂电池研发项目等科技成果转化合作38项。
在黑河农作物新品种成果路演对接会上,富尔农艺五大连池分公司、五大连池中农发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等4家科研院所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经营权转让签约,签约额达2900万元,有力推动了农作物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
精准对接,靶向发力。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工研院、龙江创投、省交易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需求征集、企业点名、实地调研等方式,聚焦新材料、涉农、深地等重点领域,举办8场专场路演对接活动,为技术供需两端架设精准高效的对接桥梁。
全省各市(地)联动组织14场“科技总师”校院企对接洽谈会,目前,已拟定选派400名“科技总师”入驻企业,耕植“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沃土,聚力攻克技术难关,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为龙江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我们经常面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但在关键工艺参数优化方面却难以突破的情况,迫切需要‘科技总师’这样的专业人才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黑龙江新双锅锅炉有限公司项目部副总经理王桂秋说。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包怡红与伊春森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后表示,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围绕桦树汁采集加工、新产品研发、质量把控,以及浆果新产品开发等企业需求,充分发挥“科技总师”作用,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七台河市以“科技总师”为纽带,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宝泰隆石墨烯联姻黑龙江科技大学博士魏冰攻坚石墨烯产业化,推动前沿材料应用;中利生物携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吕邵娃加速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与创新药研发;北兴建材协同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王淼攻关绿色建材技术,助力建筑低碳转型,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 多方聚力促转化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政策宣讲送到“家”。省科技厅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42家省内重点高校院所,同科研人员面对面讲解科技政策,服务覆盖超3000人次,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动力。
成果展示促转化。新一代耳蜗手术机器人、自然采光窗帘、AI健学机……第34届哈洽会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展区,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24家院所企业近30项前沿科技成果,涵盖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我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吸引省内外投资机构和各类创新主体与科技成果持有者精准对接,推动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助力我省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田间观摩谋合作。“金穗丰粱”麦类杂粮成果展暨田间博览会,创新采用“路演推介+产品品鉴+田间观摩”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展示省农科院最新研发的30余个“龙字号”小麦、杂粮新品种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和农机具。与会代表现场品鉴了新品种加工产品,并深入田间实地考察品种表现,多家企业与科研团队达成合作意向,为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问道前沿求破壁。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省内相关科研院所、部分市(地)科技局和需求企业相关负责同志,赴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及所属研究所学习其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大成果产出和转化奠定坚实基础。”“建立三元分配机制,增加对转化团队所在研究部门的激励。”“制定现金跟投机制,实现科研人员与转化主体的深度绑定、扩大收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及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宽了视野,为今后双方开展合作和促进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赛事激发创新力。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产业格局,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我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的重要举措。首次举办的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省内19家高校院所共51项硬核项目同台竞技,全面展示了我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厚实力。大赛涌现出的“不遗余物—微克级多余物自动检测系统”等优秀项目将获得应用场景对接、产学研需求对接、成果推介、投融资对接等配套服务。
创新联盟质跃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技术对接、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我省新备案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智能材料等联盟15家,加速了未来产业前沿布局。当前,我省联盟建设已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的关键阶段。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围绕“强化战略协同、深化机制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邀请联盟协同发展网秘书长、高端数控机床创新联盟秘书长、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等省内外单位嘉宾,围绕先进联盟发展经验、省内外合作模式、内生动力激发、政策支持体系完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联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参考。
联合资本壮筋骨。黑龙江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王艳介绍,中心构建“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入板培育—上市融资发展”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资本市场与科技市场双轮驱动培育模式,依托开通的上市“绿色通道”和运营的“哈尔滨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助力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效走向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目前,乘势大数据、辰平能源科技和辛巴赫3家企业已签约。
创新驱动潮头立,成果赋能产业兴。这场科技成果转化热潮如同一股强大的旋风席卷了龙江大地。科技与产业深度交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智慧与创新的激情在这里洐生出无限可能。一项项科技成果签约落地,它们将在未来岁月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澎湃动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科技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