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作为我市布局打造的4大重庆实验室之一,
明月湖实验室在两江新区揭牌。
明月湖实验室将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等方向,服务重庆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
▲明月湖实验室展厅。
以“百千万亿效应”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材料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覆盖民生保障、医疗健康、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各个领域,是原始创新突破、垄断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明月湖实验室主任潘复生介绍,明月湖实验室将以两江新区为依托,联合中国工程院,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等核心领域,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科研布局,目标通过政府百亿以上资金引导,带动市场千亿以上新增投资,支撑重庆万亿材料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新型储能支柱产业的培育和成长,以“百千万亿效应”提升重庆和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明月湖实验室。
明月湖实验室按照“一核、两翼、三圈、四链”的建设路径,以“核心实验室”为驱动引擎、以“科技+产业”两翼为主力抓手,打造“创新网络圈”“创新生态圈”“产业集群圈”三圈,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
明月湖实验室将按照1+X+Y的模式,以1个核心实验室、X个围绕中心的卫星实验室、Y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创新网络圈”;通过制度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环境营造、硬件设施的完善等建立实验室“创新生态圈”;通过拉通上下游产业链,从材料制备、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到产业市场销售,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圈”。
同时,明月湖实验室将强化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市场经济路径,帮助实验室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推广全链条发展。从而形成“人才链”为核心、“创新链”为支撑、“产业链”为牵引、“资金链”为保障的融合效应,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打造国际品牌,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突出制度创新 打造科技创新“试验田”
那么,明月湖实验室到底怎么建?
首先是制度创新,强化人才潜力的发挥,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我国科技领域依然存在着制度过多、过杂、过僵化的问题,制约了创新活力和创新发展。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项目检查、成果转化等方面面临多重制度束缚,大量精力耗费在应对要求上,难以专注于创新活动。这种困境不仅降低了创新效率,还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破除创新障碍,已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任务。”潘复生院士表示。
明月湖实验室将制度创新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重庆实验室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具体而言,明月湖实验室的改革思路包括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夯实科研保障条件、优化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双轨制基金体系、深化用人考核改革、提升国际化运营能级七个方面。
以构建新型组织体系为例,将构建以明月湖实验室为核心的新型科研和产业化组织体系,整合战略合作机构、专业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中试孵化机构等资源,形成“核心+卫星+网络(离岸)”研发基地体系。
“我们将鼓励引导重庆市内相关材料研发平台向明月湖转移,以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央企和特大民营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明月湖建立研发总部。”潘复生院士介绍,这种科研设备和人才聚集的模式,将有效提升科研效率,降低企业的科研投入成本。
▲明月湖实验室。
在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方面,明月湖实验室将实施科研项目包干制试点,强化首席科学家的学术领军作用,实施团队负责人(PI)负责制,对于团队人财物拥有支配权、调整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修改权。
再比如,明月湖实验室将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建立“221”成果产业化推进实施条例,赋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方式自主决策权;建立“科研团队与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收益绑定”机制,保障团队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持续回报。
明月湖实验室将探索实施“科技监管沙盒”试点,由市科技局和两江新区管委会进行综合监管。
所谓沙盒(Sandbox),原属于计算机领域的概念。这种模式,一方面保证了测试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因为有预设的安全隔离措施,不会对系统外的数据运行造成影响。在以往,监管沙盒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
科技创新监管沙盒给试点单位和限定的有限区域充分授权,在部分政策和制度上突破现有法规和制度的限制,例如创新自由度、人事权、国际合作、成果处置权和受益权、考核制度、检查制度等。
聚焦五大重点研发方向
明月湖实验室将根据材料领域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开展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等重点方向研究,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和未来材料技术等产学研全链条路径。
▲明月湖实验室研发的镁储氢材料。
例如,在新型储能材料方面,将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围绕新型储能材料关键基础问题及产业技术需求,首期重点开展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及系统、镁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新一代钠/锂电池、其他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新型储能装备和智能安全系统等工作。
在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方面,将以材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重点,围绕重庆市优势材料资源和重点发展的先进基础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和先进战略材料等,发展多模态材料数据库技术,采集并累积规模化材料专业数据,形成能够服务新材料研发、制造、应用的材料科技数据资源区域中心。
(冉雨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