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西大地的工业版图上,萍乡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曾经依赖传统工艺的车间里,智能传感器闪烁着数据的光芒;一度凭经验调度的生产线,如今被工业互联网“智慧大脑”精准掌控。在这场转型浪潮中,萍乡移动以5G为笔、数据为墨,在制造业升级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推动产业蝶变的“数字引擎”。
政策春风起,数转浪潮涌
今年5月,《2025年萍乡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出台如春风拂面,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硬件投资最高补10%、软件投资补20%,贴息最高100万元”的政策“大礼包”,让企业转型的犹豫变为行动的决心。
政策落地首日,萍乡移动的“数转先锋队”就带着政策解读手册和调研问卷走进了园区。在某烟花爆竹企业的会议室里,负责人盯着政策文件算了笔明白账:“按我们的改造计划,光贴息就能省出一套MES系统的钱!”这样的场景在萍乡各区屡见不鲜——政策红利与移动服务的“双轮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包装、花炮等传统产业掀起了数字化改造热潮。
服务沉下去,转型实起来
针对不同企业需求,萍乡移动精准施策——为基础薄弱企业推荐轻量化“数转通”软件,为转型意愿强烈企业联合生态伙伴打造定制化方案,让服务精准触达生产一线。
在江西鑫彩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转型实践中,移动团队直面进口设备数据接口封锁、员工信息化接受度低等难题,迅速成立项目专班倒排工期。通过红外感应器破解数据采集瓶颈,引入无人AGV小车与机器视觉技术捕捉质检数据,再经海量数据分析训练AI质检模型,成功实现生产数据自动同步与智能判级。曾经的转型“卡壳点”,在下沉服务中变成了转型“突破点”,让数字化转型真正落地见效。
为了让企业“转得好、留得住”,萍乡移动的“数转专员”们成了企业的“常客”。安源区的专员小周每周都要跑三四家企业,从系统操作培训到政策申报指导,全程“陪跑”。“刚开始员工连电子工单都不会填,我们编了图文手册,还搞了‘操作能手’评比,现在大家用得比谁都溜!”这样的贴心服务,让企业转型的“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
标杆树起来,转型跟着学
“看鑫通机械的车间多整洁,数据全在屏幕上,咱们也得这么干!”在萍乡市数字化转型观摩会上,中小企业负责人围着鑫通机械的数字孪生沙盘啧啧称赞。作为在萍乡市工信局指导下,萍乡移动联合志宏数字打造的标杆企业,鑫通机械的转型故事充满“技术范儿”。
面对进口设备无法同步至MES系统的问题,移动攻坚小组用上了“组合拳”:给数控机床装振动传感器“猜参数”,联合高校破解私有协议“抓数据”,在焊接工位架工业相机“查缺陷”。焊工老李以前记参数全靠笔记本,现在对着MES终端的电子工单干活,“系统还会提醒我电流调大2安,废品率降了不少!”更妙的是移动开发的AR培训APP,员工通过“闯关游戏”学操作,半个月就熟练掌握了新系统。如今,鑫通机械的焊接工序实现100%数字化监控,质检效率翻了一倍,正朝着“数字孪生工厂”全速前进。
中辉花炮的转型则上演了“传统产业逆袭记”。在移动打造的数字化平台上,从火药配比到仓储物流的数据一目了然。“以前查库存得翻几十本台账,现在手机一点就清楚。”仓库管理员笑着说。更关键的是“AI千里眼”系统——摄像头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毫秒级预警让安全事故风险下降90%。改造后,这家企业不仅生产效率提升25%,连跨省订单的交付周期都缩短了三分之一。
全域齐发力,转型遍地开花
在萍乡,数字化转型不是“独角戏”,而是各区各显神通的“大合唱”。上栗县的“服务券”成了企业的“转型红包”,企业凭券能抵改造费用,已发放的1054万元服务券带动了5500万元改造投入;由湘东区移动提供基础网络支持,江西欧拉数科运营的“制造业数字化诊所”每周“坐诊”,诊所创新推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智能决策系统“EulerMind”系统,帮助企业做“体检”,江西优选时代通过“诊断治疗”,数字化水平从L5一跃升至L7,生产效率提了三成;莲花县的移动专员开着“数转服务车”下乡,给山区企业送去“小快轻准”解决方案。
如今的萍乡,662家企业完成“数字体检”,447家踏上转型之路,295家实现“华丽转身”。在赣西的群山间,传统工厂正蜕变为智能车间,老旧设备接上了“数据神经”,数智化的种子已在这片工业沃土上生根发芽。
从政策护航到服务下沉,从标杆引领到全域推进,萍乡移动用一个个扎实的案例、一项项贴心的服务,让数字化转型从“抽象概念”变成了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深度渗透,这座工业老城必将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更强音。(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