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获“国家队”认证,百度启幕AI“超级有用”时代
创始人
2025-07-27 02:40:24
0

来源:科技说说

文/科技说说

7月26日-7月28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5”)在上海举行。大会现场,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其中,百度凭借萝卜快跑、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百度智算集群三项成果,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此外,百度慧播星还在WAIC 2025上发布了新⼀代数字人技术NOVA,预计将于10月向全行业开放。

此次WAIC大会上,百度还展出了多款核心AI产品和技术。今年以来,百度连续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Turbo、X1Turbo等四款大模型,其中文心大模型X1 Turbo在中国信通院大模型推理能力评估中,获当前最高评级。6月30日,文心大模型4.5系列10款模型正式开源。根据IDC最新报告显示,文心大模型在8大维度调研中独占7项满分,综合实力最强。

在高光时刻背后,实则是百度AI战略的必然结果。当多数企业沉迷于大模型参数竞赛时,百度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超级有用”为核心理念,依托算力、框架、模型、应用四层全栈自研架构,构建起覆盖出行、直播、开发、办公等场景的AI应用矩阵。

从萝卜快跑成为WAIC 2025的官方接驳车,到直播间里超越真人的数字人主播……百度正在用实践证明,AI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炫耀,而在于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

萝卜快跑发力,领跑全球自动驾驶领域

此次萝卜快车的特殊身份——WAIC 2025官方接驳车,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对“自动驾驶能否被规模化信任”的精彩回答。

必须要看到的是,本次三项成果入选“国家队”,是国家层⾯对百度AI全栈自研能力与领先性的高度认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萝卜快跑。事实上,如果按照时间线往前回溯的话,就能够发现萝卜快跑的全球版图正在极速扩张,并加速实现应用落地。

目前,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深圳、重庆等全国十多个城市,且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无疑迅速扩大了百度无人驾驶的传播声量,也让更多人见证其硬核实力。

同时,萝卜快跑还积极拓展海外版图,力求将技术优势扩展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

2024年11月29日,萝卜快跑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这也是萝卜快跑获得的首个右舵左行自动驾驶测试牌照;2024年12月,测试区域拓展到北大屿山;2025年6月,深入东涌生活圈,安全行驶超过15000公里。中国香港运输署报告指出,萝卜快跑在不同道路场景中表现稳定,技术适应性超越预期。

2025年3月28日,萝卜快跑宣布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迪拜市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双方计划,将在迪拜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

据悉,这也是萝卜快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就在当天,萝卜快跑还宣布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持续扩大车队规模,打造阿布扎比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车队。

从北京胡同到迪拜沙漠,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在海外实现城市级规模化应用,这也充分展现出百度在彰显着中国科技出海的加速度。

根据今年5月百度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

这样的亮眼数据,意味着中国无人驾驶方案赢得国际信任,也见证着百度开启着“车轮上的革命”。

2025年7月16日,萝卜快跑更是宣布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将数千台萝卜快跑无人车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

而这也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大规模接入国际主流出行平台,标志着中国方案得到全球认可。这不仅是技术输出的里程碑,更标志着百度正在重构自动驾驶的应用模式。可以说,萝卜快跑与Uber的牵手,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的历史性突破。

从大会接驳车到迅速应用落地,成为“城市毛细血管”,萝卜快跑不断提速、进阶。这主要是因为,萝卜快跑受益于百度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积淀——百度自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深耕无人驾驶12年,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700亿。时至今日,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

与超长里程相得益彰的,是萝卜快跑将安全演绎得“出神入化”。数据显示,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测试及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且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从技术层面看,萝卜快跑通过十重安全冗余架构构建“无死角”防护体系,核心逻辑在于从感知、决策到控制,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多重备份,以技术冗余代替人类驾驶的不确定性。

NOVA的“灵魂革命”:让数字人表现更佳

百度在WAIC 2025带来的另一个重头戏,则是推动数字人技术迈向新阶段。

从应用场景来看,数字人技术能应用于创作AI主播、播客节目,以及音乐视频、动画视频等多元形式的内容。“人人皆可造人”的趋势,显然在催生出全新的内容生产范式,尤其是在直播领域,数字人主播更是大放异彩。

2025年6月15日,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电商完成首场直播,吸引了超1300万人次观看。其中,GMV突破5500万元。

卓有成效之后,百度快马加鞭地强化数字人的直播天赋。比如在6月17日的AI Day现场,百度电商推出梦蝶计划,尝试在流量和预算扶持下,打造更多的超头主播数字人,来补充百度优选超头主播的数量。

而仅仅在一个多月后,百度数字人在交互能力、情感表达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又取得巨大进步。可以肯定地说,百度数字人在应用层面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和机遇。比如,百度慧播星发布的新一代数字人技术NOVA,就标志着超头主播能力复刻进入规模化量产时代。

站在行业高度看,百度慧播星是业界首个AI全栈式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根据IDC发布的《中国AI Agent之电商直播数字人实测,2Q25》报告显示,百度慧播星综合实力排名行业第一。五项测评指标中,百度慧播星在技术能力、产品表现、平台合规与稳定性、客户服务四项均位列第一。百度慧播星实现体验突破、内容新突破、视觉新突破,以及效果新突破在内的四大突破。

具体来看,NOVA数字人技术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依托文心大模型4.5的大师级剧本模式,能生成优质脚本并驱动多模态协同,让数字人在直播间实现形神音容的高度匹配;搭载的AI大脑可实时接收直播数据并自主决策,调度多智能体完成问答互动,并结合热点输出风格化内容;高效复刻能力仅需10分钟真人样本,就能完成声情动作复刻,实现声音、动作与氛围的精准匹配。

因此,NOVA数字人不再是只会念台词的机器,而是能控场、能玩梗、能带货的超级个体。这种“类人化”的体验,让NOVA掀起“灵魂革命”,彻底打破了外界对数字人的刻板认知,让数字人表现更佳。

全栈自研:拓宽AI“超级有用”之路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百度AI应用战略正在结出硕果,让AI“超级有用”的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AI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分化:一边是大模型公司陷入参数竞赛与营销战,另一边是百度等企业专注AI应用的落地。这种差异的背后,是两种发展哲学的碰撞。

早在2024年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强调,百度不是要推出一个“超级应用”,而是要打造数百万级“超级有用”的应用。随后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选择打造“超级有用”的AI产品。

显而易见的是,百度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投入1700亿研发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耗时12年打磨技术;在数字人领域,从语音克隆到多模态交互,每一步都经过市场验证……这直观反映出,百度不是为了AI而做AI的产品,而是想让AI真正落地——因为应用才是大模型真正的价值所在。

百度的策略,是完成从参数竞赛到场景深耕的蜕变,并最终圆满完成一场有关战略定力的挑战。

比如,萝卜快跑、数字人,这些都是百度AI“超级有用”的代表性成果。而在WAIC 2025上,百度还展出了秒哒、文心快码、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等一系列AI应用。

其中,秒哒以“一句话做应用+多智能体协作+多工具调用”的技术组合,颠覆传统开发流程。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自动生成完整功能代码,实现“3分钟生成+1小时迭代”的极致开发体验,生成智能表单、H5邀请函及个人博客网站等。在秒哒正式上线首日,就以“无代码”的特性,迅速吸引超2万用户使用体验,创建应用数量突破3万个。

可以看到,百度的“应用森林”已然实现茁壮成长,有着勃勃生机。而支撑百度这么做的底气,与其强大的AI全栈能力息息相关。

作为国内最早投入AI研发的企业之一,百度打造AI全栈自研架构,完成从AI算力、AI框架、AI模型到AI应用的四层布局,且层层领先。清晰的架构和布局,让AI层层有用,自然也就让AI应用变得更容易落地。

其实,检验科技价值的终极标尺,始终是人间烟火。

当萝卜快跑从北京胡同到迪拜沙漠,当义乌小商家用慧播星数字人开拓海外市场……AI才真正完成从神坛到泥土的旅程。百度AI四层架构的全栈布局,恰似精心设计的生态系统,能够真正在应用层结出硕果。百度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AI扎根现实、向上生长的缩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夸克AI眼镜首次亮相,系阿里巴...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此前处于严格保密阶段的阿里巴巴AI眼镜,首次以完整产品形态亮相。7月26日,2...
中建路桥取得公路施工路面基层测...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公路施...
原创 火... 火星上藏着个 “超级水库”?2.2 万亿升的冰,够 10 万人喝上 1200 年!这事儿靠谱吗? 嘿...
顺正光伏取得全面屏聚光光伏组件...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顺正光伏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原创 适... 电动移动升降工作台作为现代工业、商业和科研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的...
中美AI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球... 在26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 进入科学智能2.0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从单向辅助工具升维为科学家的全流程“科研拍档”?科学智能作为推动...
[视频]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就业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国家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人才供给,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用科技防患未然 防汛排涝机器人... 眼下汛期已经到来,内涝水患随时可能出现。今年,扬州用科技手段防患未然,对相关防汛设备进行了采购升级,...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发... 财联社7月26日讯(编辑 魏齐)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