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仿佛让人窥见了这个世界未来的一角。
当人们还在回味展会上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时,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崂山区,也率先发布了自己的AI产业规划。
7月29日上午,崂山区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其不久前发布的《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在青岛各区市中,崂山成为第一个发布相关产业规划的区域。
在定位上,崂山区定下了“打造全国一流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战略目标,并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推动全区产业总体水平全省领先、科创综合水平全国一流、赋能应用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产业生态成熟度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与这份野心相匹配的,当然是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带来的底气——
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位于崂山;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在崂山区筹建;集聚280余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青岛唯一的人工智能产业市级园区坐落在崂山;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算力规模突破2600P、5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一隅。
对于未来的发展,崂山区锁定了最具发展潜力与区域特色的三大赛道——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
01
具身智能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展现精密操作,成功为生鹌鹑蛋剥离外壳,内层蛋膜完好无损;工业机器人则精准拧紧螺丝、高效搬运物料……
WAIC 2025场馆内,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生动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重塑着传统产业形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将目光转向青岛,崂山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布局与落地实践,同样已取得系列成效,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比如,优必康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在一汽大众青岛工厂投用,参与车辆质检等关键环节的“实训”;
乐聚智家“夸父机器人”已在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提供专业化讲解服务;
乐聚智家“夸父机器人”在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担任“导览员”。
卓业医疗自主研发的AI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已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其达到亚毫米级的穿刺精度,为肿瘤微创、脊柱微创和神外微创等多元化高精度手术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上,除了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也成为聚焦的重点。此外,崂山将加速建设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以及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具体到产业的关键环节上,崂山将重点攻坚整机集成、灵巧手、谐波减速器等领域,进一步加大相关机器人企业的招引与培育工作,加速优质项目落地进程。
02
垂直领域大模型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演进,AI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引擎。
在WAIC 2025上,AI大模型在教育、交通、文旅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大模型正以更实用、更多元、更具创造力的方式从云端走向现实。
当前,崂山区正依托雄厚的算力基础和丰富的场景资源,推动一批垂直领域大模型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以来,已与海尔、海信、中国海洋大学等300余家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接,为智慧海洋、智能家电、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工业质检、智能制造、智慧电力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撑,成功孵化出“博法在线”大语言模型、CoastGPT遥感大模型等140余个场景化解决方案。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全景图。
在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AI工具流程自动化助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变组织处理常规业务流程的模式,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人工处理时间缩短至分钟乃至秒级。
在城市管理领域,崂山区基于城市视觉感知多模态大模型,开展“无人机+大模型”城市体检训练;
在数字机关领域,崂山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训练垂直领域大模型进行生成式公文创作;
在政务服务领域,崂山区训练医保和社保智能问答大模型,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目前,崂山区已有5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星海大模型等8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名单;海信城市交通大模型等11个项目入选全省大模型重点产品库,全区已构建包含30余个行业垂域模型的大模型矩阵。
接下来,崂山区将聚焦垂直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加快推动国创中心家电垂域等3个大模型差异化协同发展,发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5大重点领域,全面构建覆盖重点行业和场景的大模型应用体系。
同时,深化虚拟数字人、智慧医疗等N个细分场景应用,构建“3+5+N”垂直大模型发展体系。
03
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
虽然也是垂直领域大模型之一,但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和雄厚海洋科研基础的崂山,紧密结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将海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初,在山东省公布的首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名单中,崂山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海洋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目前,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落地涉海企业100家,培育出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北极海冰大模型等10余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
以水产养殖为例,一直以来,关于各类水产病害的咨询与诊断,长期困扰着水产养殖户。如今,这一问题正被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叮咚渔医”平台破解。
养殖户仅需上传视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就能远程诊断。“我们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100多种水产病害数据库,整合全国顶尖科研院所的专家资源和一线知名水产医生,让‘渔医不上岸,诊疗零距离’成为现实。”公司董事长李海涛说。
“叮咚渔医”平台的上线只是崂山区海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行动计划》,接下来,崂山区还将在多个方向发力——
持续突破海洋大模型关键技术瓶颈,深化海洋预报、生态监测领域应用;
探索建设智慧海洋数据集,推进海洋大数据标准化建设;
加快发展海洋装备和海洋机器人,重点发展海洋监测装备、水下机器人、无人艇等产品;
工程师在组装水下机器人。
加快推进水下物联网通讯装备产业化,推进高速率、高可靠性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研究,构建“透明海洋”立体综合感知网。
当人工智能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崂山正以先行者的姿态,发力三大赛道,助力青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记者 衣涛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