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关于横向汤姆逊效应的突破性观测,标志着热电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时刻,弥补了我们对基本能量转换过程理解中长期存在的空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一个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理论难题,也为先进的热管理和能源技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途径。
汤姆逊效应,以其发现者威廉·汤姆逊命名,描述了当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其中发生的可逆加热或冷却现象。与由结处热电势不连续性引起的珀尔帖效应,或由温差产生电压的塞贝克效应不同,汤姆逊效应是一种体效应,与材料塞贝克系数的温度依赖性密切相关。它意味着即使是均匀导体,其局部也可能根据电流和温度梯度的相对方向而表现出加热或冷却。几十年来,这种经典的汤姆逊效应一直是热电理论的基石,为电荷传输和热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深刻见解。
然而,理论预测早已暗示存在一个更为难以捉摸的对应物:横向汤姆逊效应。这种现象预言,当电流、温度梯度和外部磁场彼此相互垂直时,导体也会发生加热或冷却。这三个矢量量在垂直配置下的相互作用预示着热电控制的新维度,但其直接实验验证一直难以实现。巨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其他通常更强的热电和磁电现象中,分离并精确测量这种微妙的效应。
关键突破与物理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半金属 Bi₈₈Sb₁₂ 并采用先进的热成像技术,终于将横向汤姆逊效应从理论变为可观测的现实。他们精心设计的实验装置,能够精确地沿着一个轴施加电流,沿着另一个轴施加温度梯度,并沿着第三个垂直轴施加磁场。由此产生的局部加热或冷却模式被清晰地捕捉,提供了该效应无可辩驳的证据。
他们发现的一个关键点是,通过简单地反转所施加磁场的方向,就可以实现可控的加热和冷却。这种双向控制是横向汤姆逊效应的标志,使其与纵向汤姆逊效应根本不同。在经典的汤姆逊效应中,加热或冷却的方向主要取决于电流和温度梯度的相对排列以及汤姆逊系数本身的符号。而横向效应则引入了额外的自由度,提供了一种动态且响应迅速的热操纵机制。
除了单纯的观测,该论文还深入阐明了横向汤姆逊效应与传统汤姆逊效应的独特物理起源。传统的汤姆逊效应本质上与塞贝克系数的温度导数(∂S/∂T)紧密相关,它反映了材料将温差转化为电压的能力如何随温度变化,从而影响载流子的能量平衡。相比之下,横向汤姆逊效应则表现为一种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能斯特系数的大小及其温度导数(αN 和 ∂αN/∂T)。能斯特效应是一种热磁现象,描述了在温度梯度和磁场相互垂直时产生电场的情况。因此,横向汤姆逊效应可以理解为能斯特效应及其倒数现象——艾廷豪森效应(描述了响应纵向电流和横向磁场而产生横向温度梯度)的综合影响,突出了在磁场存在下耦合传输现象的复杂网络。对这种微观起源的更深入理解,为未来的材料设计和器件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潜在意义与应用前景
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涵盖了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两大领域。从基础角度来看,横向汤姆逊效应的观测显著丰富了热电学的版图,填补了我们理解磁场中电荷和热传输耦合现象的关键空白。它促使我们重新评估现有的热电模型,并鼓励探索具有定制能斯特系数的新型热磁材料。
从技术角度来看,利用横向汤姆逊效应实现主动、可切换的加热或冷却的能力,为下一代热管理系统开辟了激动人心的可能性。目前的热管理解决方案通常依赖于被动散热器或主动但笨重的制冷循环。横向汤姆逊效应凭借其局部和双向温度控制的潜力,有望彻底改变各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