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推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有望成为高速自杀式攻击平台
创始人
2025-08-06 19:01:13
0

中国推出新型无人机,像火箭一样尾部起飞和降落,到底有何创新之处?

近日,中国在四川省山区的一次救灾演习中推出了一款新型尾部起降无人机,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引发广泛关注。据官方《科技日报》报道,这款无人机以火箭般的尾部垂直起飞和降落方式,展现了卓越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为灾害救援和复杂地形任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其设计与美国MQ-35A V-BAT无人机有诸多相似之处,以下将深入分析其创新点并与V-BAT进行对比,探讨中国无人机的技术突破与潜力。

这款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降设计,机头朝上发射,过渡至水平飞行后,再以尾部垂直降落。其翼展2.6米,长度1.8米,配备单引擎涵道风扇,外观与美国MQ-35A V-BAT无人机类似。相比传统四轴无人机,其飞行速度接近固定翼无人机,兼具高速与灵活性。无需跑道、发射器或拦阻系统,这款无人机可在崎岖或偏远地区轻松起降,仅需小型区域即可完成部署,极大地提升了操作适应性。

与V-BAT对比:MQ-35A V-BAT同样采用涵道风扇设计,仅需4×4米区域即可起降,已在美军舰艇和复杂地形中广泛应用。V-BAT在舰载操作上的成熟经验使其在海上任务中更具优势,而中国无人机在四川山区救灾演习中的表现表明,其在陆地复杂环境中的部署能力同样出色。

演习中,中国无人机展示了先进的文遥智能控制系统,具备自主目标分配、自动航线规划和自动威胁规避等功能。这些能力在无人机群协同中尤为关键,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侦察和实时态势感知任务。其搭载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在山区测试中表现优异,为救灾行动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美国的V-BAT配备人工智能软件,可在GPS和通信受干扰的环境中自主运行,特别是在乌克兰战场对抗俄罗斯电子战系统时表现卓越。两者的智能控制系统功能相近。

中国无人机的单引擎涵道风扇设计使其速度远超四轴无人机,接近固定翼无人机的性能,同时保持垂直起降的灵活性。这种设计适合快速响应和长时间任务,尤其在救灾、物流和侦察等场景中表现出色。

V-BAT的飞行速度可达66公里/小时,续航时间超过13小时,最大飞行高度6100米,适合长时间侦察任务。支持约18公斤的模块化有效载荷,其多任务能力更全面。中国无人机的具体速度和续航数据尚未公开,但其设计理念与V-BAT相近,预计在民用领域的性能表现可期。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发的这款无人机目前聚焦民用救援领域,尚未披露军事应用或国际部署计划,但其低成本潜力与成飞的制造经验相结合,或将推动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尽管这款中国无人机的名称尚未公开,但其在救灾演习中的成功亮相标志着中国无人机技术的重大进步。相比V-BAT,其在民用领域的灵活性和智能化表现已初显锋芒。未来,随着中国无人机在电子战能力和国际化应用上的进一步发展,其有望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结:中国新型尾部起降无人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智能技术,为复杂地形任务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与MQ-35A V-BAT相比,它在灵活部署和民用潜力上表现突出,这款无人机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实力,也为军事化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特别是中国无人机的低成本优势,有希望成为一种用得起的侦察和自杀平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美国终于低头了!想以每年7000万租赁中国卫星,以此加入“天宫” 在太空探索这个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上海开跑:起步... 快科技8月6日消息,近日,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上海浦东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
三六零周鸿祎:应对“超级黑客”... 8月6日,ISC.AI 2025大会在北京开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就“ALL IN AGENT”...
百元开放式耳机哪款质量好?质量... 百元开放式耳机哪款质量好?如果你最近在考虑入手一款价格实惠、日常通勤运动都能用的蓝牙耳机,那开放式耳...
得知获奖时,这位“恐龙院士”还... 8月6日上午,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季强、徐星、周忠和三位科学家凭借“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
小学生想成AI科学家,周鸿祎:... 来源:睿见Economy 8月6日,在ISC.AI 商学苑红衣公开课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刚刚!南大校友季强、周忠和获得...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科研工作者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
一箭11星!即将在日照近海发射 资料照片 8月6日,记者从日照经开区获悉,8月9日—8月11日,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将搭载时空道宇公...
原创 中... 中国推出新型无人机,像火箭一样尾部起飞和降落,到底有何创新之处? 近日,中国在四川省山区的一次救灾演...
脑电技术打开未来睡眠新局:喜临... 转自:新华财经 前不久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团队宣布,首次在同一天内成功完成两例脑机接口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