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业群像丨“芯”火燎原
创始人
2025-08-21 23:01:17
0

集成电路作为工业之“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

放眼江淮,“芯”潮涌动的图景跃然眼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验室里,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记录着突破的瞬间;宣城芯聚德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国产IC载板正源源不断下线,填补着产业链的关键空白……

从实验室的微光到产业园的璀璨,安徽正以集成电路为支点,撬动制造强省建设的全新格局。这里,既有科技突破的惊心动魄,也有产业成长的扎实稳健,更有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一颗“中国芯”的崛起之路,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

“一核一带”,绘就协同新蓝图

安徽集成电路产业的基因,早在1979年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0七研究所光电集成器件研究分所(兵器214所的前身)在蚌埠落地时便已埋下。依托中国科大、合工大等院校的智力支撑,2003年合肥高新区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当年联发科技落户为产业发展播下第一粒种子。随着家电、面板显示、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市场的爆发,这片土地开始加速培育“芯片力量”。

在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员工在键合生产线上作业。

转折始于2013年:合肥市正式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在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力引领下,产业布局进入快车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合肥,一条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从材料到器件的产业链逐渐成型。2024年,全省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47.4%,500余家企业在此扎根,见证着产业从萌芽到繁茂的蜕变。

如今,“一核一带”的空间蓝图已清晰铺展。合肥作为“核心引擎”,在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芯片领域独树一帜:合肥颀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新汇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构筑起完整产业链闭环,三大龙头登陆科创板的壮举,让这里的产业生态圈充满活力。从芯片设计的蓝图勾勒到晶圆制造的微米雕琢,每一个环节都跳动着创新的脉搏。

沿长江黄金水道延伸的“一带”,则如一串明珠串联起协同密码:蚌埠以MEMS晶圆生产和传感器芯片凸显特色,滁州、马鞍山深耕封装测试,池州聚焦功率半导体,芜湖发力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在池州,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构建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其投资达12亿元的车规级6英寸晶圆制造项目,填补了皖西南地区大尺寸晶圆制造的空白;安徽聆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专攻的SoC芯片,恒烁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的低功耗存储芯片,更让“一带”的细分赛道绽放异彩。

2025年上半年,全省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9.9%,正是这幅协同画卷的生动注脚。从合肥的研发高地到沿江的制造基地,“一核”聚智、“一带”拓域,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正以优势互补的合力,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范本。

自主研发,突破瓶颈展锋芒

蚌埠经开区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里,一组组“蚌埠造”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曾为神舟飞船升空注入关键动力。这背后,是400余项发明专利构筑的技术壁垒,更是安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的缩影。

近年来,江淮大地的“芯片突围战”多点开花。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技术突破的捷报接连传出: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CIS试产成功,让高清成像有了“安徽方案”;40nm高压工艺代工的显示驱动芯片,跨越至OLED显示领域并实现小批量生产,叩开高端显示领域大门;28纳米逻辑芯片成功通过功能性验证,为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向着更先进的制程大步迈进。

创新的星火正在产业链各环节燎原。合肥开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国产涂胶显影机的研发制造,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合肥天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6英寸碲锌镉全单晶锭,未来还规划新建磷化铟、碳化硅等研发生产线,不断拓展材料领域的边界;合肥睿普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卫星双向通话芯片,填补了市场空白;芯聚德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成功量产半导体封装核心材料IC载板,完善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技术破壁离不开生态沃土的滋养。安徽大学揭牌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人才培养,架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颀中科技合肥研发中心加快推进显示驱动芯屏金凸块制造、后段先进封测以及相关智能制造领域的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让“研产协同”落地生根。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让创新链条环环相扣。

更可喜的是,“一核一带”的协同网络让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合肥的研发成果沿产业链向蚌埠、宣城等地辐射,沿线城市的产业需求反向驱动核心区技术攻关,人才带着专利跨城协作,资金追着技术落地生根,形成了“研发在核心、转化在沿线、效益在全省”的良性循环,让自主创新的锋芒愈发锐利。

龙头引领,梯队发展铸脊梁

在安徽集成电路产业的版图上,龙头企业如擎天之柱,中小企业似星罗棋布,共同构筑起“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产业生态,为这片创新热土注入持续生长的力量。

作为合肥综保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晶合集成不仅创下“安徽史上最大IPO”纪录,更以全球第一的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规模跻身全球前十晶圆代工厂。其强大的产业辐射力如磁石般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在新站高新区形成完整的芯片制造生态圈,为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智慧芯”。

在华鑫微纳车间里,技术人员在对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进行工艺调试。

沿“一带”布局的蚌埠中国传感谷,另一种龙头引领的图景正在展开。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微纳”)车间里,总投资50.6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工艺调试生产。“项目建成后,月产能将达到3万片,有望成为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丁敬秀介绍说。

龙头企业的“大树”下,中小企业正茁壮成长为繁茂的“灌木丛”。滁州南谯区的安徽越好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以自主研发的G8.6阵列式溅镀机填补了国内大尺寸面板镀膜设备的空白,44项核心专利让其在半导体显示设备领域崭露头角;更多像这样的中小企业,凭借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在产业链缝隙中找到成长空间,与龙头企业形成“互补共生”的梯队格局。

从晶合集成的晶圆版图到华鑫微纳的传感器矩阵,再到中小企业的创新突围,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正以“龙头领航、梯队竞发”的态势,在全球产业链中锻造属于自己的“硬核脊梁”。这片土地上,既有参天大树的挺拔,也有灌木丛林的繁盛,共同书写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篇章。(安徽经济报记者 王晓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SD-WAN:助力企业网络跟上... 在当下通信技术领域,SD-WAN的热度近年来在持续攀升。众多行业人士将其视为最具商业价值的通信技术之...
红外隐形眼镜开启人类新“视”界 当夕阳沉入地平线,世界在人类眼中渐次褪色。然而在蛇类的感知中,热辐射勾勒出猎物的清晰轮廓;在萤火虫的...
打开阅读“新视界” ——陕西坚... 8月8日,2025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经验交流活动上,裸眼3D增强阅读项目吸引与会人员争相体验。 打...
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 华金证券近日发布半导体系列深度报告:平板显示领域,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应用中...
AI屏幕共享:引发隐私担忧,需... 【AI屏幕共享功能:隐私风险与法律规制待解】近年来,人工智能助手功能不断进化,从语音识别等扩展到复杂...
“硬科技”项目展现普陀科创企业... 今天(8月21日),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普陀赛区启动。普陀赛区130家企业、团队同...
自己做一个商城网站,电商系统开... 商城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给我们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产品,然...
【海报】仅剩1天!2025广州... 2025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22日上午在广州开幕,展会进入倒计时1天。作为第3...
江苏万政电子取得一种压电陶瓷蜂... 金融界2025年8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万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大自然户外取得可变形为桌板的车... 金融界2025年8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大自然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