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飞船的“专属座驾”:长征七号火箭来啦!|红领巾爱科学
创始人
2025-08-23 01:00:39
0

大家好,我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016年我完成了首飞,8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枚“成熟”的火箭了。今天没有发射任务,正好给你们讲讲我的故事。

神圣使命

为了托举给空间站运送货物的天舟货运飞船,我诞生了。自从首飞成功后,每次天舟货运飞船送货,我都是专属“司机”。

你知道吗?其实一开始我不叫长征七号。那时候,为了满足航天任务需求,科学家打算改造长征二号F火箭,所以一开始我叫“长征二号F/H”。后来,我发生了一些改变——科学家更换了我使用的燃料,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身上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多了。经历了几十次的改动和复查后,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就是我:长征七号,正式出山了。

作为一枚中型火箭,我的身体是“两级半”的构型,身高53.1米,芯级直径是3.35米,捆绑在我身上的4个助推器直径有2.25米。这样的身体构造让我能运送更重的东西。我不仅可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还能发射一些低轨卫星,甚至完成一箭双星或多星的任务。

我还有其他一些特点,比如无毒无污染。我可是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运载火箭,全箭都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推进剂组合。这种推进剂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比较友好。我执行任务也非常“靠谱”。因为我的主要任务目标就是发射货运飞船,把货运飞船送到轨道上后,货运飞船要和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所以我必须“卡点”到达,到的位置也不能有偏差。

我都送过谁

我最想告诉你的其实是我送的那些重量级“客人”,这是最让我骄傲的工作。

送天舟一号上天,那是2017年的事了。那会儿我们的天宫空间站还没有建成,在轨的还是天宫二号实验室。但那次我可是收获满满。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了多次交会对接试验,并进行了推进剂在轨补加。这次的成功为后续天舟飞船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天舟二号上天时,我已经“认路”了。天舟二号也很棒,它当时先后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完成了飞船绕飞等任务。同年9月,发射的天舟三号带的货物比前两个的多多了,我也是花了老大的力气,才把它送上去,完成了一系列任务。

2022年5月,天舟四号要上天。它带了足够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6个月的物资,还有一些实验装置。其中光蔬菜品种就达到了32种,还不算那些节日食品和奖励食品。面对这么能干的天舟四号,我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长征七号发射架

过了半年,天舟五号也要上天,我自然责无旁贷。这次天舟五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实现了2小时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我国空间站物资补给能力大大提升了。

2023年5月,天舟家族的新伙伴天舟六号来了。这家伙和它前面的兄弟差别还挺大。它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货运效率最高、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因为天舟六号的超强运输能力,我连运送货物的次数也少了,从每两年上天4次变成3次。

2024年1月,我一鼓作气把天舟七号送上了太空。天舟七号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时间用了3小时,带的货物种类有260多种,其中很多都是生活物资,用来改善航天员的生活,例如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准备的春节大礼包等。

对了,在运送天舟货运飞船的间歇,我也没有闲着,这期间我还往天上运送了很多卫星。在运送天舟家族上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越来越先进的天舟货运飞船,看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

我的小秘密

为了加深你对我的了解,我决定告诉你一些我的小秘密。

不管晴天雨天,需要我发射便是“晴天”。我所在的这个发射场,气候潮湿、降水量大。可为什么我不怕呢?因为我有防水措施。为了防止雨水和冷凝水伤害我,我身上的防水措施非常精细。只要不是大暴雨,我就能顺利起飞。此外,为了防御发射场的大风,我还有防风抗风的设计。为了提高我的抗风能力,科学家给我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我也不怕。我身上最重的部分就是我肚子里的燃料了。火箭外壳和设备的重量才占总重量的十分之一。

除了不怕风不怕雨,我还不怕冷。曾经我在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了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的纪录。要知道,低温燃料不仅温度非常低,还易燃易爆易蒸发,这样停放的我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更何况我身上的仪器设备也要面临低温的考验。像我这样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任务,因此程序复杂,停放的时间越长,就能为发射争取更多的有利时间,让发射更可靠。

长征七号发射平台

我好像什么都不怕,不过我常常调侃我的发射平台,因为它那么怕热,每次我一发射,它又是穿防晒衣又是喷水,搞得紧张兮兮的。

火箭点火的刹那,温度能达到2800摄氏度,发射平台在高温炙烤下,很容易受损。因此,每次发射前,发射平台都要穿防晒衣——一种特别的防护涂层。这件“衣服”可真大啊,有近2000平方米呢,做涂层的用料都要近4吨。

在平台旁边还有个大流量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前,系统给发射平台喷一层5厘米厚的水膜,在火箭飞到5米高后,系统会再向箭体尾部火焰中心喷水,每次喷20秒左右,两次要喷400吨水,才能保证发射平台不会“发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振德医疗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振德医疗(60330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航空电动化风起,正力新能抢做“...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高飞昌 8月18日,在江苏常熟正力新能(全称: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
智元合伙人姚卯青:2年内有望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 上海报道 机器人无疑是当前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不过也有乱花迷眼的一面。...
中方与ITER组织成功签署重大...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人民财讯8月22日电,记者获悉,2025年8月19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
vivo Vision探享会—... 前言—— 2025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入发展周期。当用户对“虚实融合”的期待日益迫切,...
亿顺星取得智能手表用保护装置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亿顺星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智...
西安信飞特申请一种图像传感器等...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西安信飞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河北获批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运...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支持河北省开展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试点工作。河北省将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供...
清华土木工程教授马智亮:通用大...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在论坛现场作主题演讲。 南都讯 在8月22日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广东建设高质...
天舟飞船的“专属座驾”:长征七... 大家好,我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016年我完成了首飞,8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枚“成熟”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