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人工智能的时代“推背感”越来越明显
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虽然2025年还有三分之一的余额,但预测今年的年度热词,“人工智能”一定榜上有名。
从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到万众企业的布局跟进;从民间大众的津津乐道,到在资本市场的万众追捧,人工智能就像那个闹海的魔童哪吒一般,燃,太燃了。
有人说,类似的概念不是隔几年就会炒一波吗?比如3D打印,比如元宇宙。但这次不同,人工智能不是炒题材概念,其发展确定性正日益清晰。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是否题材炒作的判断标准,关键在于能不能从线上到线下,能不能真正解决现实具体问题,能不能提供明确的价值增益。
我们看到,如今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广泛地接入现实的接口:“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带来的效率提升、高效便捷有切身之感,以人形机器人、VR眼镜等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让人感觉到强烈的“推背感”,人工智能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意见》提出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某种程度,“人工智能+”较之当年的“互联网+”,来得更加猛烈。从时间上看,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到这次出台的《意见》,可谓跑步前进。
《意见》释放了以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确定性,应对技术和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鲜明信号,基于我国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演进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示出复兴之路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更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办好自己的事情。“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应对历史大变局,比美西方那些抹黑造谣转移矛盾、遏制打压“小院高墙”、束手无策坐困愁城的手段行径,高下立见。
《意见》勾勒出了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社会的样子,而在这过程中,各行各业,包括每个个体,都将被重新形塑。大变局将带来大挑战,也是大机遇。身处这样的大时代,我们每个人既要有意识地顺着时代的“推背感”方向前行,也要在自己的领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力争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